首页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实践活动周】“我的创作之路”——中文学院创意写作中心举办2018新年文学论坛

发布时间 : 2018-01-22 点击量:

    在本学期期末教学实践周之际,中文学院为创造创意写作专业学生与导师近距离的学习机会、使青年学子获得更长足进步,举办了2018新年文学论坛。本次论坛以“我的创作之路——2018寄语青年学生”为主题,邀请了13位作家、学者、资深创意人作为主讲嘉宾,围绕戏剧影视创作、诗歌主题创作、小说主题创作、创新创业等四个部分,举办了十场系列讲座(沙龙)。


诗歌单元:用诗歌推开迷途

实践活动周诗歌单元安排了两场沙龙和讲座。

1、 黄礼孩、世宾、谭畅——用诗歌推开迷途

 

 

黄礼孩用三个关键词“理想、召唤、执行”对自己接下来分享的内容做了简要概括:因为有了理想,诗人才能有喷薄的热情想要去抒发内心所感所思;怀揣着让“古汉语唤醒当下的可能性”的愿望,希望通过词语的重新搭配、组合来应对世界的杂音、过滤掉尘世的杂质,通过聆听来自远方、天上以及内心的声音来对接寰宇,使世界变得更好;每个人都需要通过“执行”来改变自己。

 

世宾从自己的诗歌《光从上面下来》论述人的生命状态,认为面对生命的障碍,每个人需要有诗兴、战斗性以及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坚持,“唯有这样,生命的诗性才能打开。”

 

谭畅则从女性身份的社会历史地位出发,讲述女性这种身份符号是一种被贬损的社会现象,再举美国的禁酒等与女性运动有关的例子表达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不仅不会被贬损,还沾了光,例如lady first”,今天我们需要正面面对“女性”这个词,因为21世纪是女性的主场,同时女性也要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杨克——诗歌:欲说还休的想象之声

 

“诗写的不是一种概念,而是一种意象”,缺乏意象且泛滥概念,正是许多初写诗的人易犯的错误。杨克说,诗人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诗歌的声音,文学性其实就是一种腔调,语言给人以文学性的感觉。来源于民歌的诗歌,更应该注重语音语调,如萧红认为“处处”好听,在于它不是到处,不是各处;海子的“从明天起”,谢有顺解读是一种清空今天的悲观,但也很可能是比起“从今天起”,诗人选择了更动听的“从明天起”,是诗人的无意识;而鲁迅曾经写:“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乍看啰嗦,实际上放缓了视觉移动的速度,准确传递了作者凄婉的心境。杨克说,翻译也是在创造,它失去了一些,但也创造了很多,有时候,二流文学能翻译成一流的,有时候,一流不慎也能翻译成三流作品,但无论如何,诗歌翻译是麻烦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在翻译上就无法呈现,令人惋惜。杨克最后鼓励诗人们:创作诗歌是爬五岳,有人爬泰山,有人登华山,每个人把自己的那座山爬到顶峰,就是极致。

小说单元:与文学进行有限沟通和无穷对话

实践活动周小说单元安排了五场沙龙和讲座。

1、 王十月、王威廉——一个与文学进行有限沟通和无穷对话的夜晚

 

(前左:王十月;前右:王威廉)

王十月讲述自己的创作经验,如果想写某个题材,就要先考虑它是否被许多伟大的作家写过,自己能否写得更新、更好,“如果你能想出一个非常天才的构思,那么你怎么写也差不到哪里去。”王十月用“清蒸鱼”和“臭鲑鱼”做比喻,“如果这个食材已经不新鲜了,那就把它做成臭鲑鱼。”并以自己的小说《罪人》为例,认为要走出伟大的阴影,最好是反着写,并且要贴着时代与国情写。至于写法没有高下之分。鲁迅为揭除弊病而写,所以删繁就简,他的小说“是铁一样的,冷的,硬的。”卡尔维诺在图书馆待了一辈子,看了太多书,如果让他去写底层的农民,他未必能写好;沈从文的写作是为了建希腊小庙供奉人性;汪曾祺是要“人间颂小文”,故其作品没有大悲欢。“这些能写进文学史的作家,最初没有一位是抱着史上留名的目标去写的。”

王威廉说,写作是每一个人的权利,是文学最终让我们理解了情怀。他在哲学中第一次彻底认识到,自己是无法从死亡中幸免的,因为“哲学是面向死亡的练习。”他认为,这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关键时机:清晰地面对死亡,“这样的时刻,就是文学的时刻。”王威廉指出,要当好作家,既要有直接的日常生活经验,更要有间接的他者经验。而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可以互联,经验在贬值,写作在泛滥,这个时代对写作者提出新的要求——对经验的穿透能力与反思能力。写作实际上还是在写生活,它容纳丑陋,但又留下希望与追问,“文学最终一定要有追问,追问什么是更好的生活。”对他而言,文学就是不止步,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文学就像一个容器,它是空的,放进去什么,它就能变成什么,它保留了生活中那些毛茸茸质地的东西。文学让一切无意义变得有意义。

2、 鲍十——读发乎于心的经典,写发乎于心的作品

 

鲍十强调,写作的关键在于阅读,只有经历大量的阅读,写作才会有后劲儿,而一个人读得最多的书,一定会形成其写作的底色,因此这就涉及到“读什么”。鲍十认为,读经典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经历过一代又一代的淘洗。一个人的智力有限,要学会相信所有人的智力,经过淘洗还能流传下来的,一定是好书。在鲍十老师家中,他的书房、客厅,以及儿子的房间,都堆满了他购买的书,他甚至还与儿子在电话中探讨胡安·鲁尔福的小说《佩德罗·巴拉莫》,受父亲影响,儿子也从小读了大量的书,并认为《佩德罗·巴拉莫》是他读过的最好小说。而胡安·鲁尔福正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极其推崇的作家。“总之,阅读是重要的,读什么,也是重要的。”

鲍十认为,对一个作家来说,首要的问题是“你写作图什么?”如果一个作家的写作不是为了娱乐、发财或是留名,而是真的为了人类写作,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那么他的写作目标将会完全不一样。好作家不是指全盘正能量的作家,而是有批判性的,关键要给人类带来启示。在鲍十看来,一个作家不需要写的太多,但一定不能撒谎。其次,鲍十认为作家要保持自己。无论是独立思考还是写作风格。“一个作家要守住自己是很难得的,但汪曾祺守住了。”于他而言,与汪同时代的许多作家想通过写作图谋什么,因此碰上不熟悉的题材也写,不但无法用文学保留部分的历史真相,更是让作品充满了尴尬。“作品不是只有一个框架,它就像一个活着的人,一定要有血有肉,有疤有痘。”

他给出的重要建议是,要写好作品,必发乎其心,要等到那个非常深的感动,等到不写不行的时候再写,那么无论是在当下,对历史还是对未来,都对得起作家这个称号。

3、 陈崇正——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当一个作家

 

一个人写作可能是快乐的,也可能是痛苦的。”陈崇正创作的过程比作“怀胎十月”,这个过程是长期的,需要慢慢酝酿、积累。在这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一个能支持其进行持久创作的环境,这样的环境里最重要的元素即是信心。这种信心既来自于外部的鼓励,也来自于创作者内心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加冕。唯有具备充分的信心,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并坚持创作之路。

在人类意识蒙昧阶段,人们信任神;文艺复兴后,人们开始崇拜人;到工业革命后,人们崇拜机器;信息时代,我们开始崇拜互联网。因此,人类像崇拜神一样,崇拜大数据的时代是有可能到来的。陈老师的“危言”包含着他对社会的关怀,表现出他对创作观念与方式应不断与时俱进的要求。

创作是对现实的展映,同时也是对现实的升华。《半步村叙事》带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子,揭露了社会的多面性,但并不是对生活的完全照描。陈老师运用寓言式的艺术加工,使作品更具意味,也在由点及面中,涵括了世界最荒诞的一面。如作品中人物的“分身术”,可以让一个人同时生活在平行时空中的不同阶段;少年、中年、老年时空的人,同时瓜分着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你能选一个阶段生活,你会选择在哪个阶段?”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4、 申霞艳——为什么读经典:重读《安娜.卡列尼娜》

 

申霞艳教授指出,在“快餐文化”及“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信息化时代,绝大多数的人很难做到心无旁骛地阅读;而过多阅读那些所谓的“快餐化”及“碎片化”文字,蚕食了人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这也让我们愈发明确,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有助于挽回人们对文字的感觉与判断。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涵括了社会各阶层的图景,作品中的悲剧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卡列宁是“套子里的人”,被习惯驾驭着,失去了生气,反映了官僚制度对人精神的腐蚀;伏伦斯基需要事业与自由,他宁愿为安娜开枪自杀而不愿舍弃自由,这反映了人类精神的复杂性与欲望自身的繁殖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一哲学问题——当人们得到了爱情后,便想它长久,而在欲望之间、价值之间,彼此是冲突的。正如叔本华所说的“钟摆理论”——欲望不能满足时是痛苦的,满足之后便是无聊。

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能够把控时代的脉搏。浓厚的时代气息,加之以开阔的视野铺展开叙事空间的手法,成就了他的经典之作——《安娜·卡列尼娜》。

5、 张宁——说不尽的鲁迅

 

张宁教授认为,中国至少有两个文学现象是说不尽的——《红楼梦》和鲁迅。尽管鲁迅“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但他的文学及其影响短期内还是无法消失,这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运,恰恰是这个时代的不幸。

张宁以研究鲁迅数十年的经验为提炼基础,从鲁迅思想中的“反传统”“民族主义”“国民性忧思”三点出发,为我们修正被误读、被窄化的鲁迅。鲁迅撰文反驳,认为不该因愤怒而全盘否认西洋人的法律,其次,“人跟鸡鸭不同,能组织,能反抗”,不该自己不努力,只要求洋人改善处境。这被左翼作家廖沫沙斥为买办思想。张宁由此引出A型民族主义和B型民族主义:A型是耻辱的、封闭的、排外的民族主义;B型是超越耻辱的、开放的、内敛的民族主义。鲁迅所持的民族主义,属于后者。

张宁教授说,租界有两面性,一方面象征着耻辱,另一方面在战乱年代又庇护过许多作家。鲁迅的《且介亭文集》正是在租界中最便宜的阁楼“且介亭”写就。鲁迅一双火眼,既肯定了租界的具体法律条款,又看清了国民性病症——哪怕在今天,大部分人依然和廖沫沙一样,没有看清。鲁迅在其作品中反复书写的主题之一是等级分明、欺软怕硬的国民隐形心理;尽管远在隋唐,中国已经废门阀,兴科举,可分级的观念深入骨髓,如赵太爷睚眦必报地恐吓七斤——剪辫子是要砍头的;这和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鲁迅的革命气质贯穿他的一生,但他的革命较其他人不同在于:一、防范新奴役的产生、跳出历史的主奴结构,始终是他的革命背景;二、他计算着鲜血的代价,并以此衡量革命的性质。他有着自成一体的政治思想,张宁称之为“民众政治学”。鲁迅本应该和许多同行一样,站在社会的上面,但他始终坚持“从下边看”“以文学为政治”,致力于“让民众从政治的客体变成政治的主体”。

名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写于鲁迅死前一个月。张宁认为,让鲁迅发此感慨的,是他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的“宗教意识”。这样的宗教意识,让鲁迅拥有了别于日常生活的超越性。

编剧单元:电影,这场能成真的梦

实践活动周中举行了两场影视编剧沙龙。

1、 张琼——真善美是艺术的永恒标准

 

 

曾出品发行《我为车狂》《男神时代》《脱轨时代》《我们停战吧》等影视剧的骅森影视董事长张琼女士与同学们分享的是人生修养和职业储备经验。张琼首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阅读是创作前的必要准备,《红楼梦》中的薛宝琴以读书静心养志,以步度量天下,不困于四角的天地,终在“万艳同悲”的大境地里得以善终。而在创作方面,阅读为创作积累了素材,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更重要的是,它为创作者提供了多角度看问题的视野和思维。

“真善美”并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人生哲学和智慧。“真善美”中以“真”为先,因为真实和坦率能引起“善”和“美”。美则是一种代表普世价值观的美,不是浮于表面,而是由内而发。她以刚刚拍摄完成投放在央视播出的广告片《恒大童世界》为例,分解影视作品的言语美、视觉美、自然美等要素。

2、 郑大卫——|电影: 这场能成真的梦

 

郑大卫从自己三十余年的从影经验出发,以电影与其他文学创作的差异、电影故事的基本元素与形态以及类型电影的基本模式及其创新等为角度,引导同学们以一个专业电影人的视角,重新认识了电影故事与创作。

“电影是什么?”郑大卫在谈及电影及其创作前,向在场的同学们抛来了一个非常司空见惯却让人疑惑不解的问题。郑老师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答:电影是一种产业,因其有专业的群体;电影是一种投资,因其需要金钱的支持;电影是一种创作,因其是才智贡献的结晶;电影是一种技艺,因其需要专业技术的供应。除此之外,郑老师还从各个群体(如官方、社会老板、电影人等)的角度及电影的特点和社会功益等方面,全方位地赋予了“电影”一个明晰的定义。然而,从纯理论及概念的层面抽离出来,郑老师满怀深情地说:“电影,可以是一个人的梦想。电影就是通过视听影像在展示你的感觉与想象。”

郑大卫强调,每个故事应有的主要元素(生存、死亡、困难、危险、食物、性、金钱等)及基本结构(事由、主角、目标、阻碍、帮助、平衡等)是相似的。为此,他举了《魔戒》和《福尔摩斯》、《风中奇缘》与《阿凡达》等几组对比例子,通过标注故事梗概中的元素及梳理故事的脉络,让同学们发现了每个相同的类型故事之间的共通及相似,充分说明了电影故事创作中具有基本型态的故事模型及相似的内容。“掌握电影故事创作中的故事基本型态和内容的相似性,就有可能帮助你在创作时,判断出当前构思的状况与已知状况两者基本形态的相似性,进而产生突破或得出某种结论。”郑大卫进一步阐释道。类型电影具有基本的创作套路、模式及方法,当我们学习、掌握了类型电影的创作套路、模式后,才有可能反套路、反模式、反方法与反走向。

创新创业单元:为平凡的人生注入不凡

 

本单元邀请了创业导师启钧主讲。启钧谈起自己创业的经历来十分谦逊与低调。他坦言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创业是长久而艰难的事情。在启钧老师看来,创业道路上好的合伙人极其重要。对此,启钧表达了他对合伙人蒲荔子老师的赞誉。“蒲荔子是文学界誉为最优秀的青年作家之一,他是传统文学向网络文学过渡时期的人物,极具才华和热情。他也是我见过的文化人或者说媒体人中非常难得靠谱的人。”正如启钧所说,他们彼此熟识多年,了解对方的底线与价值观念;这才促成了合作的默契,共同投入到民宿方面的创业中。

启钧向在座师生介绍了国内民宿行业的发展状况。民宿行业的进程脉络是:景区——乡村——城市。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政策制约、收入模型、管理效率。由于国家政策在各地尚未落地,地区间的包容政策不一,导致民宿行业发展受限。其次,民宿收入模型基本是以住宿为主,受波动的可能性较大。再者民宿行业的管理效率较之于酒店的管理略显低下。然后启钧老师谈到民宿的四个时代依次是利差、同质、服务、体验。再者就是消费的不断升级。消费逐渐从第一维度的基于品质,附带价位发展到第二维度的从标准化到个性化,再到现今的第三维度精神层面上的。消费升级趋势的倒逼使得民宿行业需要考虑“如何建构更有附加值的商业模型”等新问题。

回首过往,启钧感慨道“回顾我们非常平凡的三十几年人生,可谓基本接受,难说青春无悔。”启钧以自身的丰富经验向同学们表明了要时刻准备着,抓住低谷中的稻草与攀登新台阶的机遇;同时,要学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