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三下乡】农魂

发布时间 : 2012-07-21 点击量:

   七月十八日晚,应西牛镇镇政府邀请,我西牛挂职社会实践队伍与政府领导一同参与了当地的敬老院慰问会。

 没有灿烂炫目的灯光,亦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场面。我看见一排排白发苍苍的老人端正地坐在那老旧的木椅上。扑棱棱的飞蛾绕着死寂的灯光划着弧线,阵阵打地基的轰隆声在不知名的远方处聒噪的叫嚷。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影响老人们参与慰问会的热情。无声的夜晚,静谧的夜空,又给这场慰问演出倍添一份安详。

 过了一阵,场面却也渐渐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小孩凑了过来,舞台上也突然响起了悠扬的吹拉声。我不懂得乐器,近视眼也看不清他们捣鼓着什么东西。但音乐是美妙的,这让老夫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乐声也震撼着我的心灵,他们是一帮上了年纪的人了,在这贫瘠的山区,他们又是从哪里学来的这般才艺。虽然质朴,但比起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也绝不逊色,只因那已不是音乐,而是一种灵魂。他们的音乐里有一种魂。

然而我的思绪突然被舞台上的吼声打断,后来我才知道是乡里的“歌星们”开始献唱了。呵,这是大山的吼声。虽称不得是天籁,却也唱出了这世世代代传承的意志。在那没有电,没有路的贫苦年代,大山里的人们唯一的通讯方式便是那一声声的吼,他们吼出了大嗓门,吼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红歌,也吼出了农民的魂。

是的,那不正是农民的魂么。那不正是传承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意志么?我蓦地想起了夫子的这么一句话:“居陋巷,回也不改其乐。”乐,这是一种快乐,是我们这种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体会不到的快乐。这是一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躬耕之乐。也是一种“弄儿窗前戏,看妇机中织。”的天伦之乐,更是一种“倚南窗以寄傲,申容膝之易安”的安贫之乐。

如果非要让我敬佩一类人的话,毫无疑问,那便是中国的农民。这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群体,无论多艰苦的环境,就算在青藏高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极寒的东三省,在酷热的海南岛,他们终能找到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礼物。我不禁佩服这个群体,佩服这一代又一代,战胜了无数天灾,就算苛税暴政,就算兵荒马乱,就算流离失所也能坚强的生活在这大陆上的人民。那是一种生命的信念,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曾经有一个国王,他让大臣们想出一句警戒他的话,并把这句话刻在自己的戒指上以此来时时提醒自己,而这句话的要求是无论在痛苦快乐之时,这个国王看到这句话时,总能够心存警惕,以此自勉。几天过后,这句话出炉了——“这一切都会过去!”这一切都会过去不是吗?江山易代,日月兴替在这无穷的宇宙里不是太渺小了吗?“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切的繁华终将成为泡影,一切的苦难也终将会过去。中国的农民是超然的,是洒脱的,困苦又如何,磨难又能将我怎么样,当新的太阳升起,这一切也会过去,不是吗?

于是有了《伊索寓言》中那个穷的连衬衫也买不起的最快乐的人,有了许三观,有了李顺大,有了《山上的小屋》中满屋子的天牛和最后的白光。一切的苦难却也更加磨练了他们坚韧的意志,在那一贫如洗的山区,他们所能做的,也唯有坚强的去面对,也唯有昂起他门的头向命运露出他们不屈的笑容。是的,那便是传承了千年的农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