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讲座回顾| 行走岭南——广东民间文化分布

发布时间 : 2024-01-09 点击量:

1月8日,一场以“行走岭南——广东民间文化分布”为主题的讲座在二教106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李丽娜主讲,广外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主任袁瑾教授主持。讲座从介绍民间文艺家协会、认识何为民间文化和介绍广东民间文化分布情况三部分出发,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广东民间文化,并对广东民间文化的当下发展状况进行简要分析。

李丽娜副主席从介绍民间文艺家协会讲起,让同学们对民间文艺事业有了初步的了解。该协会工作目标为致力于组织、规划、指导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及民俗文化的考察、采集、保护、传承工作,实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开展国内外有关民间文化的学术交流、展览展示、民间文艺表演活动,保护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正当权益,全方位推动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当今协会也开展了许多品牌活动以保护并宣传民间文化,如“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广东省古村落调查认定”“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广东省农民画作品展”“岭南民俗文化节”“广东省民间歌会”“广东省花灯文化节”“广东省民间文艺著作评奖活动”等。

李丽娜副主席在讲座中

李丽娜副主席提到民间文化是自发的、自娱的通俗活动,用以娱乐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紧接着为我们介绍丰富多样的广东民间文化,它们星罗棋布、各具特色。

李丽娜副主席首先介绍了“舞动岭南”——广东的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我国许多民族在婚配、宗教祭祀、种植、收获等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民间舞的种类有吉祥瑞兽类、奇珍异兽类、飞禽走兽类、岁时节令类、 生产劳动类、宗教祭祀类等,其中重点介绍了潮汕英歌舞、佛山醒狮、湛江傩舞等舞蹈,并通过英歌舞的视频让同学们感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李丽娜副主席介绍民间工艺

“手艺岭南”——广东民间工艺版块中,李丽娜副主席向同学们介绍了广东当今的民间工艺发展状况,民间工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用性的,比如潮州大吴泥塑、广作家具等;另一类是观赏、玩赏性的,比如龙门农民画、粤绣等。

“美味岭南”——广东饮食文化,是民间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讲座中提到,2013年4月至11月,由南方日报社、广东省文联和广东省民协发起举办“美味广东——寻找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活动,在全省范围内评选出十大传统美食之乡,并评选出一百味传统特色小吃,其中对于“传统美食之乡”有着严格规范的认定标准。广东十大茶乡和十大名茶评选也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的经济发展,为山区原本卖不出去的好茶打开了销路。

李丽娜副主席介绍民间工艺

“古风岭南”——广东古村落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更是鲜活的“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古村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幸而在民协保护工作的开展下,许多古村落得到了保护与新生,并有许多卓然的工作成果。讲解中还提到广东四大园林,分别是: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环境秀丽,景色宜人。

“声韵岭南”——广东民间音乐部分介绍了广东音乐、广东汉乐、潮州音乐等民间器乐和客家山歌、汕头渔歌等民间歌谣。其中汕头渔歌受到了民协的关注,得到国家的大力保护。民协专门在北京策划了《“渔歌里说”——我唱渔歌给党听》汕尾渔歌专场演出,渔歌作为疍家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被大力推广弘扬。这是民协对民间音乐传承保护的典型事件,汕头渔歌传承人由十几位阿婆发展至包含各年龄层的数百人,避免了渔歌的没落和消逝,保护了广东民间音乐的一颗明星。

“节庆岭南”——广东传统的特色节日有盘王节、北帝诞、波罗诞 、妈祖诞、伍丁诞、开耕节、土地神圣诞、广府庙会等。岭南传统节日,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符号,是百越文化、溯源文化之根脉。节日庆典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体现和负载着老百姓的精神寄托与心理诉求,同时也成为维系海内外华人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节日传承和持续发展演变的内在驱动力。

“戏说岭南”——李主席向同学们展示了繁多的声腔系统、灿若群星的艺术家和精彩纷呈的剧目,而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四功五法”等表现手段和美学特征更是独树一帜。广东目前有十五个剧种留存,除粤、潮、汉三大剧种外,还有其它: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雷剧、花朝戏、皮影戏、傩戏、花鼓戏、山歌剧等。戏曲的保留和传承不易,民协意识到这一点后,收集了众多戏曲的唱本并编纂成册,使其得以保存和记载。

李丽娜副主席介绍编纂成册的戏曲唱本

“海丝岭南”——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是指海上丝绸之路上某一点的历史定格,不仅涵盖广东滨海市县有关的港口,也包括广东不靠海的东西北部山区,所有地区保留或建设有纪念意义的文化地标(如南雄梅关、梅县淞口等),这些地标与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人员交流、物品交流、思想与宗教交流、民俗交流等内容。民协针对文化地理坐标的认定制定了规范统一的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保护和文化挖掘。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有广州十三行、广州黄埔古港、深圳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汕头樟林古港等。

讲座的最后,李丽娜副主席引用民俗学者刘魁立先生的一句话为同学们做了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提供我们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依据,是我们的文化之根和民族之魂,是我们民族特质、民族性格的体现,同时也是其他民族认识中华民族的标识。这种认同感,使我们每一个人找到自己存在于社会的位置,找到我们的亲人、朋友和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群体,因此,我们就有了依靠,有了力量,有了生活的快乐和生活的意义。”

活动合影

讲座主持人袁瑾老师点评并总结说,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广东民间文化的谱系,同时也深刻地感知到行万里路的重要性,文化不只在书斋中,更在生活里。文化本身应该是活态的,要从生活中、情绪中、感觉中感悟文化的魅力,以行走的方式深入探究文化的内涵,因为没有传统、没有民俗,也就没有当今的现代化。

最后李丽娜副主席借讲座表达对年轻人振兴传统、复兴民间文化的殷切希望。保护、传承、活化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的艰巨使命和任务需要年轻人的延续与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