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活动 > 正文 教学活动

中文学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揭牌 胡惠林畅谈“我们时代的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 : 2017-06-23 点击量:

6月17日,中文学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惠林教授与中文学院党委书记周东兰共同为中心揭牌,胡惠林教授受聘成为该中心首位校外导师。

揭牌并颁发聘书

“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是在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专业(涉外文化管理方向)的基础上成立的,该专业方向是广东省创办较早的同类专业之一,2007年开始本科招生。近十年来,该专业发展从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已渐成体系。在此基础上成立研究中心,目的在于整合现有教学、科研力量,加强与学界、业界、政界的联系、交流与沟通,建构新型产、学、研融合发展模式,从而不断提升教学与科研实力,形成专业特色,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研发基地与广东地方文化研究智库,成为为政府与企业服务的、具有政策调研与社会服务功能的科研学术机构。

当天,胡惠林教授与学院领导及专业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学科建设交流,他从亲身创办国内首个文管专业的经验和现实出发,对中文学院涉外文管专业方向发展的理念定位、发展规划、课程架构等提出了切实具体的建议。

 

又讯 6月17日,由学校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著名教授论坛第333讲”开讲,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胡惠林教授以“我们时代的文化产业”为题,为全校师生做了一场精彩、前沿、深度的讲座。

 

当晚的讲座上,胡惠林教授深度分析了当代文化产业的特征、本质,以及问题。他指出,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文化产业呈现出如此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引起如上之高的关注,以致成为国家战略,同时面临如此层出不穷的危机和挑战。作为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的社会系统,胡惠林教授通过传统故事“买椟还珠”生动阐释了文化经济学的裂变,并详细论述了文化产业发展经历的三种形态: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传统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文化产业;以工业文明为基础、以大规模机械复制为主要生产方式的现代文化产业形态,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都是其表现形态;以信息文明为基础、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

通过分析微信依赖综合症、“小鲜肉”、网红经济、特朗普的竞选策略等近期现象,胡惠林从现实运用和技术影响两方面阐释了现代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造成的异化现象,同时对当代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作为本质属性的内容生产能力不足;文化生态安全未引起关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

他的讲座进一步增强了文管专业同学的专业认知和专业理解,同时更有感于他生动而深刻的提醒:“即使无法抛弃微信,也要努力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充分享用微观世界(朋友圈)的同时,还能敞开胸怀拥抱宏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