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活动 > 正文 教学活动

马亚中教授谈庄子哲学

发布时间 : 2016-11-25 点击量:

  本网讯 1124日下午,“庄子与诗意人生”主题讲座在我校七教水上报告厅举办,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云山讲座教授马亚中应邀主讲。中文学院党委书记李和民与众多老师出席本次讲座。

  

三种“生态”折射出当代人的精神窘境

“我最近看到一则新闻,40%的北大学生都对人生意义产生怀疑。”马教授开场以社会热点入题,引出关于人类生存现状的探讨。“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对地球而言是无尽的耗散,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生态平衡可言。”他指出,工业化对人类社会的本质戕害并不仅在此,他引用德国物理学家波恩的话说,如果工业化产生的种种问题可以用科技和行政手段解决,那么真正的痛疾——“所有伦理原则的崩溃” 则更为深刻。就中国社会生态而言,中国的清廉指数全球排名第71位,中国的精神病患者人数世界第一,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世界第一。彭宇案的发生让扶老人这种本不应成话题的道德行为成为议论焦点,三鹿事件则让食品安全问题成了每个中国人的心头之患……种种现象凸显出人们对物欲的贪得无厌、困窘的精神状态和幽灵般的冷漠心灵。马教授说:“人心一旦变黑,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如果让这种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心灵生态继续下去,我们还能‘诗意地栖居’吗?”

  

马亚中教授谈当代三种“不良生态”

 

诗意的寻觅

面对以上不良现状,马教授认为人类应该反思工业化,返朴归真,重建我们的生态、社会和心灵生态。而在这方面,庄子哲学或许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马教授认为,“诗意”简单来说是心灵与自然的一种无拘无束、莫逆于心的生动融洽,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光辉在自然客体中的投影,是大道的感性体现。2500多年前,中国哲人庄周就在寻找这种诗意。

他引用《史记·老庄列传》中楚威王请庄子做官而不受的故事指出,要寻觅诗意的生活,首先要摆脱物欲的枷锁。“庄子追求自由,自由就是无待。《逍遥游》中把无待描述为“无名”“无功”“无己”,就是说,不要太过功利,不用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顺其自然,就能消除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进入一种通达的境界。同时马教授看到,在当代社会,许多人都被物质所困,成为物质的奴隶,成为工具和机器,失去了主体自由。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满足一个人生存需要的物质财富是有用的,但是过度的物质财富不但不能带来幸福,反而会给人带来一生的痛苦。”

相应地,马教授提出,我们要想从物质中解脱出来,就应该把追求内在的精神充实作为最高目标。他引用“德充符”中的例子,阐释了富有的精神世界对人的重要价值。“正如川普的黄金屋与苏州的土木园林,前者价高毫无内涵,后者朴实却意蕴深厚。”他说,要想追求精神世界的富有,需借助“心斋”的方法,“虚者,心斋也。”这需要自己的深刻体悟,无法言传。“从内心放弃主观的执着,让心灵拥抱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看能看到世界真相,才能见道,才能避免斗争,收敛锋芒,在缝隙中存活。”同时他强调,庄子的哲学重要内容之一是辩证的理念,要认识到事物的对立统一,事物的相互依存和转化。“价值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准则。庄子论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于自己的立场,彼与此是相对的、共生的。比如小时候我们经常被教育一切要学好,什么是好呢?所有的好加一起就是坏。”

说明:C:\Users\LENOVO\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学生认真听讲.jpg

在座同学认真记录

 

走文化之路,得诗意人生

 针对当代人类面临的自然、社会、心灵困境,马教授开出了自己的“良方”。他说,当前人类最重要的是顺其自然,才能无为而无不为。他引用《庄子·应帝王》中“浑沌之死”的寓言,说明工业化过程中逆行倒施的行为必然会产生大量问题。“地球总会毁灭,不可能永远通过物质消耗的方式去生产。在我看来,文化生产才是必然选择。诗意的人生讲求文化消费,诗意的人生是文化上的潇洒和心灵的潇洒。为什么大家要来大学读书?就是因为读书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能让我们的文化和心灵得到升华。但是现代社会,比如送礼,一本书的价值竟然比不上烟酒,所以我们的文化观念亟需改变。”马教授进一步指出,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中国古代士大夫群体已经大体营造了“诗意的生活”,而苏州园林则是生活艺术化的真切体现。这说明诗意人生并不是天马行空的,它不仅具备可行性,更是人类超越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说明:C:\Users\LENOVO\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学生提问1.jpg

在场同学积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