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活动 > 正文 教学活动

活动回顾 | 汉语言文学系导师读书会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 : 2023-03-08 点击量:

摘要:文学之间,心灵之间。

 

一月伊始,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积极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度,开展了14场本科生导师读书会。本次实践周读书会因疫情影响以线上形式开展,师生在云端畅谈文学,围绕经典书目进行赏析,进一步理解作品内涵,同时亦交流、分享学术研究方法,激荡学术思维,夯实写作基础。共读、同赏、互启,成为了本次读书会的关键词。

经典著作赏析

肖四新老师与指导的4个年级20名本科生,围绕基督教经典《圣经》进行了交流。肖老师着重从《圣经》的形成、犹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旧约与新约的关系、《圣经》的内容、基督教的积极意义与消极之处等方面介绍了《圣经》,随后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并与同学们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肖四新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卢文婷老师的读书会围绕美国知名汉学家魏爱莲撰写的学术论著《小说之家:詹熙、詹垲兄弟与晚清新女性》展开。

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晚清新女性形象、论著的研究方法和文本内容、詹氏兄弟女性观念的形成与本质、詹氏家族的写作差异等多视角进行分析,共同走进了魏爱莲笔下的晚清文学家族。

卢老师简要点评了同学们的报告,旁听的大一同学也分享了他们阅读时遇到的困难和阅读论著后的感受。最后卢老师对大三同学学年论文的选题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指导,读书会顺利结束。

 

 

卢文婷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陈文杰老师带领同学们共读《哈姆雷特》。同学们谈到《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在陈老师进一步的提问下,从各自印象深刻的句子出发,分析哈姆雷特的行为及背后的原因,更关注哈姆雷特个人的性格、心理、经历等特质。在陈老师的指导及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同学们也对“To be, or not to be”这一经典语句的真实含义有了新的认识,正契合陈老师对同学们一贯的期待:细读文本,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想法,才算真正读透一部作品。

陈文杰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汤达老师的读书会以荐书形式展开,推荐人讲出自己的推荐理由,并与大家简单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

汤老师推荐了英国作家萨拉•贝克韦尔的《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本书就人文学科的学生如何阅读、以及如何从阅读中得到关于生活的启示等问题,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可以增进阅读与人生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学们也各自推荐了书目,如《世说新语笺疏》《小说写作十日谈》《苏东坡传》等。这份寒假阅读书单,有助于同学们开拓阅读视野,度过充实的假期生活。

 

汤达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学术方法指导

陈咏芹老师为他指导的本科学生,作了关于论文写作的讲座。陈老师结合学生在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重点讲了如何选题、如何提炼论点、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思维等方面的问题。

  

陈咏芹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何明星老师与所指导的本科生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第一,大一同学讲本学期的收获或困惑,高年级同学结合自身经验予以解答和指导;第二,何老师讲学年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并对学年论文的选题给予指导;第三,学习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性文献;第四,大三年级同学讲自己关于学年论文的大致设想。会后大家交流近况,互相祝愿。

 

何明星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张向荣老师以“方法论”为起点,从《工具论》谈起,以中西先贤的学术研究案例为线索,统摄了方法论在人类艺术史发展历程中的意义、作用以及理论层级,启发学生思考关于研究的方式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辨析了中西艺术发展进程中方法观念之异同,其中有批评方法的相同,也有由于文明起源、历史历程、文化实践等空间差别造就的研究方法体系的不同。

 

张向荣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林炜娜老师与所指导的本科生围绕学术论文的写作进行了交流。林老师介绍了文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并从选题、资料收集、框架搭建、研究方法、参考理论、写作规范、写作修改等方面进行了论文写作的指导。针对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疑问,林老师从往届优秀学年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中整理出思路,并提出解决对策和改进方法。随后,几位20级同学分别就自己的选题情况进行了汇报,林老师一一做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其他年级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了讨论。

 

林炜娜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罗长青老师以“文献资料查找与学年论文写作”为题,召开了读书会。此次会上,罗老师介绍了学年论文写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第一,多角度解读作品;第二,确定好选题;第三,正确查找文献资料;第四,注意初稿写作;第五,论文的修改完善。通过读书会活动,参与的同学对论文选题、文献检索、写作构思、初稿撰写、修改完善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年论文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罗长青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胡颖华老师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指导。首先在分组讨论中,同学们阐述了对“学习”和“研究”的看法,并进行分享。随后谈到,文学作品的研究更加自由,没有绝对一致的看法,观点可更新颖,但重论证质量。在分享中还提到了“三部提问法”:一,我要研究;二,具体而言,我想聚焦以下疑问;三,回答上述疑问有助于什么,帮助学生进行论文选题。最后,师生从具体论文题目对论文写作进行写作分析,提问并解惑。

胡颖华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新现象新讨论

朱志刚老师带领学生,以《广州文艺》中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重点讨论了刊物中的《传家宝》和《寻找阿波罗》两部文学作品以及蒋述卓和杨庆祥的新南方写作的学术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两部作品风格不同,各有长短。期间谈及新锐女作家林棹及其作品,对其生平履历有了大致了解。随后朱老师对本期刊物做了总结,通过本刊,可以借机窥探大湾区整体性的作家群体及其创作才华的展示。而在“新南方写作”的评论里,几位老师则对写作者们提出了更高更精准的要求。

读书会以一句话分享收尾,大家各抒己见,意犹未尽,在讨论和分享中收获了许多。

 

朱志刚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何少轩老师的读书会以“善用镜头这支笔”为主题,分析拆解“CPC形象宣传片”中体现的视频制作技术,并以此交流广外形象宣传片的设计思路。

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同学们各抒己见。22级同学主要从文字、叙事、精神三方面进行分析。21级同学则着眼于特点与定位,对切入点与人物进行了肯定。20级同学通过宏观视角微观细节、镜头与旁白、大众心理三个角度进行剖析。毕业学姐梁赵娟作为与会者,在对前面内容简要总结后,表示时间顺序是本宣传片的重要特征,并强调想深刻了解一部视频,必须学会从剪辑者视角思考。

讨论过程中,何老师也进行了指导与点评:一,加强对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总结;二,深化学习镜头使用技巧;三,培养“创作者”意识。通过积极高效的交流,同学们对广外宣传片的创作产生了兴趣,并分享了各自的创作思路,产生了许多富有高度创造性和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何少轩老师本科生导师读书会

 

结语

本学期读书会圆满落幕。在这场于文学之屋的座谈中,同学们对经典著作有了更深入精辟的了解,对文学鉴赏有了更多元的视角与更多样的论据,对学术论文的写作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师生间的纽带也更为坚韧。在如水般湍急的日子里,师生能一起静坐聊书,云端思维碰撞,是疫情期间明亮而热烈的色彩。

 

文字整理 | 刘远怡

编辑 |

审核 | 林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