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中文校友会】凝中文人点滴心血 再续学院光辉历程 ——专访退休教职工

发布时间 : 2013-12-10 点击量:
 

    网讯  127,中文学院校友会正式成立。本网记者对部分退休的领导、老师进行了专访。广外记载了他们多少回忆,中文学院又承载了他们多少梦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中文学院的历史路程。

中文学院的那些年

谈起中文学院,每位受访者都侃侃而谈,细细地回忆起他们在学员中最难忘的日子。原中文学院党委书记蒙德红提到他任职的两年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文学院迅猛的发展势头和地位的提高,一批老教授、老专家一起为中文学院的腾飞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令中文学院的地位不仅在广外有所提升,名气更逐渐向中大等高校的中文系靠近。在当时,中文学院作为广外一个非外文系的学院,因为有了这一批专家教授而变得熠熠生辉起来。他们在学术上的努力增强了中文学院的学识力量,同时也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

退休老教师蒲丽钿则对涉外文秘专业的光辉历史念念不忘。“我们之前是叫广外中文教研室的,到1989年成立涉外秘书专业。”他说这是全国的第一个涉外文秘专业,广外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关于涉外秘书专业的书,也是广外最早出版的:一本是罗可群老师的《中英文秘书》,另外一本书叫《外资企业秘书实务》。以前编辑的教材是全国通用的,一个是《涉外秘书概论》, 一个是《涉外秘书实务》,还有《外事工作概论》以及一系列的英语教材,它们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托老师们编辑的,编后因为当时全国秘书专业书籍教材比较匮乏,所以它们也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教材。

走在时代前列的涉外文秘专业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1986年9月,中文教研组的主任还有一众老师带领中文教研组初建中英文秘书专业。1989年9月,中英文秘书专业升格为本科层次,并改称为“涉外秘书”专业。2005年,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成立,涉外文秘专业毋庸置疑成为中文学院的第一个专业。提到涉外文秘专业的历史,老院长和退休老师们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

作为涉外秘书这个专业创始人之一的蒲丽钿,他提到由于他们都是学中文出身的,面对一个全新的专业需要重新学很多东西,比如秘书专业方面的知识,对外工作方面的细则,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关的英语技能。这些都使他们在一开始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而退休教师罗可群则对当年的师生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当年中文学院先后调进一批年轻老师来任教,年轻人一来就朝气蓬勃,干劲冲天,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和英语老师的协助下,专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当时我们办这个专业的时候,有人笑话我们档次低,四不像,秘书班的人受到了歧视。但是我们秘书班的同学很争气,全班同学团结一致,自学自励,成绩斐然,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表扬。”罗可群谈起当年的学生时,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同时,在同学们走进社会后,他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使校内的人对这个专业刮目相看,学校领导也因此决定进一步发展这个专业,将其升为本科制度的涉外秘书系,此专业后来获得了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虽然90年代初涉外文秘本科专业不幸被整顿,但经过师生的努力,最后还是把专科保留了下来。”他还说:“回顾这一段我们师生同心协力,艰苦创业的历史,我们感到自豪,我们的青春没有浪费,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的精神,这一好传统好作风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对于文秘专业学生发展的问题,蒲丽钿和梁伯浩老师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这个专业需要打好两方面的基础,第一肯定是中文,特别是文本的规范化,第二就是要有很高的英语水平。“我觉得在学校学习只不过是基本技能的锻炼。不一定我是学中文出去的就干中文的事情,你学外语出去就干翻译的事情,并不一定是这样的。”蒲丽钿进一步解释道。他认为其实学哪门专业都是一样的,大学生最应该注意的是自身素质的提高。现在的大学生都是自主就业的,在选择职业时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来判断,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原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总支书记黎佑均认为涉外文秘专业设置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懂英文的人不懂秘书,而懂秘书的人又不怎么懂英文,涉外文秘这个专业就很好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而面对如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情况,粱伯浩对文秘专业的就业问题并不感到担忧,他说:“文秘这个职位还是一直会被社会需要的。”

与时俱进——广外中文人继续前行

近年来,中文学院的发展尤其受到大家的关注。在提到对学院发展的建议时,蒙德红希望学院能在学术、科研、教学方面发扬以前的传统,并且要做得更好。同时,他也对广外中文人说了一句心里话:“不论是学什么学科,只要你学得好,社会都会有你的用武之处。越是让别人说不好的,你学好了,那你就更出色。”他认为现在许多学生都对中文专业不够了解,在以前的时代,学生想要考北大、中大的中文系是要很高分的,只是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大学的许多科目以经济、外语为中心,那些老的学科就略被忽视。他说,人不能只会赶时髦,还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创新,所有新的东西都离不开传统。

所有退休老教工均表达了这样的意愿:“水有源,树有根。我们回顾过去,眺望未来。无数的中文人来了,走了,留下了珍贵的财富,而我们确信,更加辉煌的日子等待着我们。祝愿广外中文学院欣欣向荣、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