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张新科教授:《史记》学在中国

发布时间 : 2011-03-28 点击量:
 

本网讯  3月27日下午4点 ,“中文论坛” 第15讲迎来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新科教授。本次论坛主题为“《史记》学的形成和发展”。张新科教授现任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副会长,他用简洁明了、条理分明的讲解方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史记》的独特魅力。他的讲解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简析了《史记》文化价值,第二部分梳理了《史记》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史记》的价值与内涵

张新科 教授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史记》为啥能成为一门学问呢?” 教授认为,正是因为它本身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史记》描绘了广阔的历史画卷,它不仅体现着太史公突破传统、如实记载的史学精神以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想,同时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思想”和积极进取、顽强不屈、敢于革新、忧国爱国等不朽的民族精神,可谓是“史家之绝唱”。它虽建立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带着镣铐跳舞”,却通过出色的心理刻画、精彩的细节描绘、独特的个性化语言,以及饱含太史公强烈的思想感情,成为文史结合的典范,不愧为“无韵之离骚”。项羽、刘邦,李斯、张汤,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而 教授信手拈来,娓娓而谈;《货殖列传》、《酷吏列传》,《秦楚之际月表》、《六国年表》,历史材料清晰再现,而 教授点拨智慧,字字珠玑。

二、《史记》学在中国

汉魏六朝时期《史记》研究开始萌芽,唐宋时期《史记》研究奠定《史记》的史学和文学地位,元代《史记》被搬上了戏剧舞台从而得到更为广泛的宣传和传播,明代以评点《史记》为特色,清代《史记》学臻于成熟而达到高潮,无论考证还是评论都取得不俗成就。近现代《史记》研究经历了“西学东渐”的洗礼,考证更上一层楼,评论更为系统化。而当代恰是《史记》研究之兴盛期,建国至今六十年,成果最为辉煌,远远超过了古代。《史记》学的发展 历史经张 教授之梳理,一气呵成,经脉贯通。

《史记》在当代已成为一门显学而越来越走向了兴盛:更多的学术研究领域被挖掘,如美学、教育学、天文学;对《史记》问题的研究更为深入,研究队伍更为壮大,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当然, 教授特别指出,《史记》在当代真正成为一门学问,离不开前代大量研究成果的积累,而《史记》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对《史记》的更为系统的探讨,需要更多的中国学人筚路蓝缕,不懈耕耘。《史记》学应该形成,应该由中国人好好去做,也应该由中国人坐第一把交椅。 教授呼吁中文研究生,加入《史记》学的行列,为国争光,为这门学问做出自己的贡献。《史记》在中国,《史记》学,也应该在中国。

中文学院院长陈彦辉、党委书记李和民、副院长刘小平,以及 陈桐生 教授、 郭德茂 教授、 路成文 教授、 左岩 博士,2010级中文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