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24日晚,人文大讲堂2013年第六讲迎来中山大学教授、文学哲学双博士魏朝勇。魏朝勇根据多年古希腊罗马文学、政治哲学研究经验,以索福克勒斯的两大悲剧《俄狄浦斯王》与《安提戈涅》为例探讨古希腊悲剧精神。
魏朝勇探讨古希腊悲剧精神
此次讲座也是我校中文学院“云山论道-人文经典阅读”通识教育第9期。据了解,根据该门课的课程设计,我校两个校区在2年之内各布置至少10场人文经典讲座,南北校区学生在各自校区的讲座中每学期选听一期,4学期共听4次专题性的人文经典讲座,所听取的每次讲座需要做读书报告一次,并放到网络课堂上,作为平时作业成绩。
恋母情结——《俄狄浦斯王》
魏朝勇首先介绍了《俄狄浦斯王》的剧情发展脉络。他以“恋母(俄狄浦斯)情节”来唤起听众对故事的记忆。接着,他就剧本的文本叙事脉络来阐述古希腊的悲剧精神。女巫将阿波罗神话讲给俄狄浦斯听,说他将来会亲手杀死生父并和生母结婚。俄狄浦斯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四处流浪,力图掌握自己的命运,与命运对抗。“在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在一种神秘力量的支配下确定主人公的未来,定位着他的人生结局,而这种神秘力量的表现形式为‘神谕’,即预示着即将完成和最终确定的人生图景。
讲座现场
魏朝勇指出,俄狄浦斯在这种强大力量面前有着自由意志和与命运积极抗争的悲剧精神让我们看到古希腊英雄形象从神化了的英雄到理想化的形象再到现实中的人这样的一种转变。俄狄浦斯因为聪明才智当上了忒拜城的国王,并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母亲。他当上王位后,以他的才干和仁爱平和地统治忒拜城十六年。所以,便有后来的寻找杀死前国王的凶手,接着发现一连串导致悲剧发生的真相。魏朝勇表示,俄狄浦斯反抗命运的过程正是步入命运陷阱的过程,对于他来说,命运是一个预先规定了结果的封闭世界,无论向哪个方向努力都会指向同一个结果,一切都具有无可避免性。
最后,魏朝勇从“理性的限度与虔敬”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俄狄浦斯王这一人物自身的矛盾性,他提出“理性与前进”“智慧与苦闷”这两对关键词,让我们跳出作品对人生进行深刻反思。
深化主题:理性的限度与虔敬
女汉子的先驱——《安提戈涅》
魏朝勇表示,虽然《安提戈涅》创作的时间先于《俄狄浦斯王》,但从剧情上来看,《安提戈涅》可以视为《俄狄浦斯王》的续集,说的就是俄狄浦斯的女儿安提戈涅的悲剧。魏朝勇开玩笑道:“安提戈涅是女汉子的先驱。” 安提戈涅不顾国王禁令,勇敢站出来埋葬了自己的哥哥,因此获罪致死。魏朝勇认为,该悲剧所反映的矛盾冲突是安提戈涅与克瑞翁谁是谁非的问题,也就是人律和神律之间的冲突,这也是造成悲剧的根源。魏朝勇指出,她之所以勇敢站出来安葬自己的哥哥,是出于一种友爱的心,出于一种对亲人的义务,这只是她个人的行为,严格来说,她并不是古希腊神话中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式人物。“从主人公形象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转变:神化了的英雄——理想化的形象——现实中的人。作者正是朝着现实人物的方向一步步走近,体现出神的形象逐步淡化,人的地位逐步升上来。”
讲座结束后,魏朝勇就两部悲剧创作的具体时代背景、悲剧与喜剧的写作等问题与观众进行了交流。一位学生提问如何界定“高尚”与“基本”。魏朝勇解释说安提戈涅为哥哥的死是高尚的爱,为爱而献身合乎神法。他还补充,安提戈涅最后的遗憾并不是她后悔为哥哥献身,而是想提醒我们“正义性的问题不是一个绝对的问题,而是值得我们去拷问的”。
听众提问
附主讲人资料:
魏朝勇,文学、哲学双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主任。2008-2009年度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政治哲学研究,西方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稿件来源:http://news.gdufs.edu.cn/article-8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