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孩子在Q上问:姐姐啊,你们走了之后会回来探我们么?那一瞬间,我呆了呆,内心真的没有任何一个答案。原来来了这么久,第一次让我有所担忧的,不是生活环境,备课,上课气氛,而是那么一个承诺。
那天看到身边的人发了个微薄,三下乡某些时候对孩子、对我们都是残酷的。我明白他所说的不是物质条件上的残酷,而是情感上的残酷。在十五天内,迅速打成一片,这需要多少浓烈的感情。即使十五天又十五天过去,这些情感都不易消散。每天都跟孩子们玩闹着,就好像本来我们就是这样的,未来我们也是这样的一样。但是每个人都知道,别离本来就是一个事实。即使连一个小小的承诺都给不出去……谁能担保未来咧?
最近几天都在跟同学商量,我们走后,这些孩子可能瞬间会很失落的,少了我们每天的陪伴。我们希望他们记得我们不仅仅是只是这十多天,我们希望他们会觉得我们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朋友,可以信赖的大姐姐大哥哥们。我们回去之后,网上的联系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啦,如果他们有需要,可以找我们聊天,帮助他们解决疑惑。另外,我们打算寄一些书给他们,孩子们现在最需要的当然是知识的收集,但是我们发现那里的书籍数量很少。我们希望可以寄一些名著给他们,让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起来。
我觉得三下乡并不是仅仅十多天的一个过程,它所建立起来的感情也不仅仅是十多天。即使我们回去后,我们也应该去关心这些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别离不会成为阻隔感情的缺口,而应像另外一个同学所更新的签名一样:从此,心中多了一份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