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1三下乡】最后一课

发布时间 : 2011-07-29 点击量:
 

今天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觉得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收尾。最后一天上课,按逻辑推理,小朋友理应很舍不得,理应像歌德上《最后一课》那样地悲伤和难以割舍。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朋友感情阅历不丰富,抑或是小朋友内心不敏感,他们没有意识到分离就在不远处,上课时还是老样子,甚至会因为上了十几天的课而感到疲惫厌倦,不想听课。虽然今天一班的小朋友表现还挺积极活跃,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心里莫名地失落。后来想想,原来在我期待中,小朋友都应该流露出一脸的依依不舍,上课会若有所思,不时走走神。

可能有人会认为上面的只是我个人的不正常想法,老师都希望学生能认真听课。真的是这样的吗?难道你希望你的离开没被人注意到吗?我想,这是作为个体对存在感的渴望。小朋友不在乎你的最后一课,不在乎我们在这里的最后一课,这代表着什么?有些东西我真不想说。反正你懂的。昨天我跟美嘉小朋友聊天,说到华工时,她说华工的讲课和广外的很不一样,然后她就讲了很多华工老师教他们的实用的东西,我其实是很想问,哪一个更好,但是根据她的语气,我觉得我没有底气问这个问题,而且她的回答多多少少会有礼貌的因素在里面。

也许是我过于杞人忧天,过于多愁善感,胡思乱想了罢,也许是一班的小朋友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了罢。其实我还是可以看到二班的小朋友纷纷叫老师给他们写留言,与此同时也紧锣密鼓地秘密为老师准备礼物,也可以感觉到三班小朋友言语中流露出的不舍,可是我总觉得这些都只是对朋友的留恋,而不是对老师的留恋。或者我应该这样想吧,这是我惟一的一次三下乡,而这里的小朋友一次又一次地参加我们广外的义教,我们走了,还有下一批,下一批走了,还有下下批……难道每一年都要伤感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