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有课,所以就提前跟学生们打声招呼。有两个小朋友告诉我,她们下午不来上课了。我当时就问,怎么了?有个学生说:“八月人倍忙嘛。”想起我们昨天因为天气太热而爽约不去爬山,我就惭愧了。今天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孩子们却要顶着炎炎烈日,撑着小小身躯到田间帮忙收割禾苗。这些苦力活不应该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做,如果国家给力点的话,此时此刻的他们,不应该来参加我们的义教,更不应该请假去干农活,而是利用假期时间来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我想,他们应该也是身在田野,心系课堂的。
他们不仅精神上得不到应有的满足,物质上也一样匮乏。我今天用手搭在“传奇哥”肩膀上,我的心突然抽搐了一下:怎么就一点肉都没有呢?好瘦的身躯!那骨头有棱有角,突触到我手心。我平常都是从视觉上觉得有些小朋友好瘦,没有多大的感触,想不到会被不经意间的触摸震撼到了。那种闪电般的刺激在我手中至今依然有抹不去的有形的感觉,甚至直奔我胸膛。这里有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宽裕的孩子,但更多的孩子家住黄茅屋,家中姐妹兄弟成群,农务活相当多,长得面黄肌瘦,一副营养不良、可怜兮兮的模样。我想起海子的一句诗: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材……这跟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大同小异,可是他们的心境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一样吗?有人说,物质上缺乏的人是一个精神巨人。这个论题乍一看就知道不可信。看看我们的孩子们,他们虽然渴望知识,可是有接受知识的充裕条件吗?我们每年仅一次义教活动就能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接受知识的条件了吗?我总是觉得我们这次义教如蜻蜓点水,除了几层水面的波纹外,恐怕很难留下太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