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国的古城,有着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的70多年里,他确是我们心中一块炙热的烙铁,不忍触及。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我们描述了南京城中抵抗的故事。同时,电影的推广曲《南京南京》也一炮打响,这是一个分界,一个坐标,将72年前留下来的那些疑问句,感叹词,省略号,舒展开来,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哭泣和悲述,而是中国军人与妇女的拼死反抗和不屈不挠;在电影的歌声中,我们听到的不再是仇恨愤慨的煽动之音,废墟中的呐喊,是中国人的自信,宽容,客观。
CTV6的首映栏目上,《南京!南京!》的全球首映礼在北京隆重举行。首映礼的开始表演的是电影中出现的主题配乐曲,由刘彤作曲,爱乐乐团演奏,此曲曲风悠扬哀恸,慢中带劲,没有歌词的演奏,没有声音的控诉带着我们走近1937年的南京。
主题配乐,再现黑白记忆
事实证明,电影《南京!南京!》取得的极大的成功,自上映以来,票房直线上飚,取得预期效果。许多看完电影的人回来第一句话就是:去看看《南京!南京!》,很震撼,值得一看。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人看完之后任然停留在那黑白交织的画面上,黑白的记忆和冷静地、客观的电影配乐的声音将永远镌刻在21世纪中国电影的胶带上,镌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年年轮上。
然而,电影举世瞩目,最为重要的是战争的矛盾,国家的矛盾,历史的矛盾给予我们的反思;最为震撼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演绎出另一种被刻意屏蔽的抗争史实。实际上,由刘彤作曲的电影配乐沉着,稳实,大提琴的悠扬凝重和协奏的舒畅深厚,将这种反思和震撼提高到人性的高度—生和死的主题,人在绝境中间的这种挣扎……而且,《南京!南京!》的电影配乐里,我们还听到了太鼓、军鼓、短笛等乐器,带领我们走进如火如荼的战争场面。刘彤在采访中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从音乐形式上来讲,它既没有《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宏大战争氛围的渲染,也没有类似《辛德勒的名单》中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描写。它是一部有着纪录片倾向的电影,所以对于音乐的要求是不能有明显的情绪倾向,力求客观、冷静、发人深省的基调。”整部音乐主要采用了弦乐、打击乐和协奏给予表现。
“克制、严肃”,首映礼主场人员的见面会上,刘彤是这样概括的,然而,主题曲的演奏,现场观众潸然落泪,如果说电影带给我们的是客观的真实和反思的意义,那么从刘彤原创的主题交响配乐中,我们收获到的是一份份感动和震撼。
电影宣传曲《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并不是电影的主题配乐曲,没有在电影中出现过,而是由陆川亲自选定的电影宣传曲。电影评论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对记者说,这是年轻导演的第一部上亿元的大制作,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具有了国际化视野。那么,电影的推广曲《南京南京》更具有走向世界的潜力,因为它带着民族伤痕的烙印,积淀着我们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在首映礼上,王铮亮演第一次演唱的歌声就已让在场的观众声泪俱下,深刻且具有民族特色。
相信喜欢观看湖南卫视节目的观众都会记得2007快乐男声的舞台上闪亮的王铮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他有着对音乐的痴迷。天生一对好歌喉,即使没有花团锦簇,烟光追捧,天生的歌者仍然可以纯粹的发声。在首映礼上,王铮亮全球首次演唱推广曲《南京南京》,作为行外人,也许很多观众不知道王铮亮在演唱的时候采用了怎样的技巧,但是,我们却从中听到了人类史上最原始的呐喊,生命是没有国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它需要被尊重。如同歌词所写的那样,“黑色覆盖着记忆,风停止了呼吸,夕阳用余辉为死去的人举行葬礼……为何你的骨骼,枪打刀割,一动也不动……”唱出了我们曾经的苦难,跳动的音符刻上了我们黑色的记忆,用歌声去还原历史的本质,用声音去把一个事实传遍世界。
鼓声憾人促反思
影片中有一段日本士兵庆祝祭奠的画面,中间采用了太鼓音色,声音洪亮震撼。谈到影片中日本音乐的创作,刘彤自称素材来源于一段仪式性场景的影像,从中他感受到了太鼓的力量。祭奠的这一段背景音乐中沿用了日本民族特色的乐器,致力于还原了日军占领南京城的真实氛围,同时增添表演的严肃性。鼓声为《南京!南京!》增添了异国融合的艺术风采,体现了这部电影的包含性和多样性。
但是,许多人对于这样一段音乐不理解,对这一段录像不理解,为何在这样的大片中去特写日本民族特色的东西等等问题,这掀起了网络辩论的轩然大波。毫无疑问,太鼓确实敲疼了中国人的心,但是,在中国,又有多少民族的歌舞还如此尊重,如此系统地被传承下来,难道是秧歌吗?现在的年轻一代是否还知道并依然学习京剧,还是去追捧快餐文化的流行音乐……陆川导演曾在他的博客上写道:“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从这一段太鼓声中,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我们开始反思,切向纵深角度而不是阿Q式的自我麻痹,也是从反思中,开始兼具客观与自信。
美国奥斯卡奖现任主席希德·甘尼斯在与媒体的交流中,表示自己非常喜欢陆川的《南京!南京!》,这部电影有机会进奥斯卡的视野。同时,《南方人物周刊》将陆川评为年度青年领袖。《南京!南京!》已经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首批重点国产影片。这部电影的成功,不止是题材的成功,不止是讲述角度的成功,电影音乐更是回味无穷。跳动的旋律将这部电影推向了艺术研究的高度,刻上了民族文化历史印证的厚度。无论是电影中出现的主题配乐,或是为宣传电影而作的推广曲《南京南京》,还是日本音乐的制作,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感动,震撼,反思。跟着《南京!南京!》的音乐,认识南京城中抵抗的故事,体验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南京,认识1937年的南京。
用歌声去告诉世界一个事实,用电影去追忆那一段过去,用自信将废墟中的呐喊传遍世界。电影《南京南京》,空灵的歌声里,我听到了中国人的自信,宽容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