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修炼得怎么样了,听说境界颇高?”
“修炼到走火入魔,内功尽失。痛定思痛,决定洗心革面东山再起重战江湖!”
“嗯,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啊!”
——题记
眼熟的南航航班从上空慢腾腾地爬过,这个画面和乌鸦嘎嘎嘎飞过制造的冷效果其实没什么关系。不过呢,夕阳的余晖金灿灿地洒在机身上的光,和金灿灿地洒在乌鸦油亮亮的羽毛上的光一样具有金灿灿的回忆效果。
上高中的时候,飞机老是从头顶过,轰隆隆地太过频繁,以至于最后连讲台上的老师都可以无视它高调拉风的音频,语调不变地继续讲课。
一晃三四年。
人到大三,就会想得了便秘一样死憋烂憋都憋不出来个未来前景,以至于导致内分泌失调而产生莫名的恐慌,这和更年期一样来得很准时而且必然会来。
通常忧虑担心未来的人不外乎两种人,一是大学过地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能混则混直接毕业就业但还是没有方向的人,一是理想宏大却奈何自身没能力实现而不知该放弃重选还是继续坚持的痛苦不堪的人。前者只要有一份稳妥收入的工作就能很容易满足,但是由于大学里没有打好坚实基础,临时抱佛脚的时候发现抱佛脚的人的太多了,佛主忙不过来,腾不出脚来了。后者在没有正确找到自己的定位之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目标明确努力奋斗而继续纠结。生活嘛,其实就是纠结完这件事后再纠结另外一件事。
由于地表温度太高,唯一拥有凉爽空调风的图书馆成了避暑度假的圣地。要是再加上期末这层因素,图书馆人气之高空前绝后。
平时学习勤奋和后期复习勤奋的得到的结果区别不是很大。所以当有经常翘课却好运地从来没有被点到名的某某拿到90分以上的成绩的时候,我们只能很中肯地表示感慨:“嗯,天上掉馅饼的同时,不外乎还有RP大爆发的。”可惜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踩到狗屎运的,所以为了上得了台面的基点,专业课学习是闲暇生活的调剂品,而在GDUFS以外语闻名的大学里,生活就成了英语的调剂品。
大四的师兄师姐们要么一个头都不冒,要不就一起成群结队拉帮结社地出现在校道上,绝对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典范。而且出现时必然是西装打领带、短装加套裙的。由于有前车之鉴,我们都可以很泰然地继续过我们不修边幅的生活,因为不管谁,只要套上个正装,都是能人模狗样的。
牛人时常有,而庖丁不常有。
我们说某某某是个传说的同时也可以自我安慰:我们则是个传奇。——初三我们是在非典中度过的,高三是在禽流感中度过的,大三是在猪流感中度过的。人生一大半的变异流感都让我们在三儿的时候赶上了,而我们仍然还健在并且在茁壮成长中!
大三要考虑的除了新冒出头来的怎么保证自己不会轻易被H1N1一击命中以外,还有一票传统思想以及相对应的行动需要继承。
考研是门技术体力活,看着部分同志提前过上猪狗不如的漫漫备考生涯,我们也只能继续的噫吁兮。部分同志在看到我们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来“你就是传说中已达到日以继夜不眠不休的神人境界的某某啊”时,很传奇地引经据典反驳:“你当我是李逍遥啊,被‘书’砍了无数刀,施个咒就能生命值瞬间增加个100点,活力旺盛地继续打BOSS啊?!”
出国是门技术体力活,更是门钱权交易活。想中国留学事业为西方资本主义输入了多少资金啊!所以一心想出国的孩子总会给人崇洋媚外的错觉。
A问:“什么时候你爱国了?”
B答:“国货打折的时候。”
虽然这么说极具有喜剧效果,但问题是,咱们泱泱大国向来喜欢继续一些台面上的话来彰显万众一心,于是此时通常都会很有大国风范地补上了一句:“当然也包括火炬传递受阻之类的国外敌对事件、汶川大地震之类的中国内部大灾难突发事件。”
A鄙视:“以你的大脑沟壑构成以及偶然事件突发概率来看,这话还是前半句比较可信。”
B反驳:“你这话就不对了。比如说吧,你可以大骂自己的学校哪里哪里不好,但是换别的学校来骂你的学校,你绝对跳毛,二话不说直接上去和人家互相问候对方老母。换个说法,要是旁人骂上一句说你家孩子没教养,那不就等于变相骂你么。你可以打你家孩子,但别人打你娃你还不跟人掐架啊!”
众人黑线。
B很具哲学思维:“这是种变态心理。咱们的国家好不好关西方那群夷咩事啊,没事闲着多管闲事,我们自个儿窝里小打小闹咱自己乐呵乐呵,这叫娱己不娱人。至于出国么,则是为了魏源同志很早时候说的那句:‘师夷长技以制夷’嘛。”
敢情我们之前一直误会了B某某是个一心向西取经的孙行者,原来政治觉悟已经这么高了,堪称大彻大悟,就差没放下屠刀立地成斗战胜佛了。
考研的一小部分,出国的一小部分,于是,工作成了一大部分人的出路。
“毕业之后打算去哪里?回去还是留在广州?”
“应该不急着回去,锻炼几年,闯一闯吧。”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上演N多次,每次都是惊人的雷同。至于要怎么闯,有人知道,也有人不知道。
某次洗好澡出来的时候看见电脑前的小瑜儿笑得很晃荡,一时好奇就凑在她后头瞧了眼她在看什么,恰好看见他们部门博客上的会议记录里一句巨牛叉的话:会议很放荡,与会者很浪荡,总体很荡。
果然艺术源于生活啊!在笑翻和笑趴的双重效果下,小瑜儿的部门会议记录的确很有让众人油然而生加入青春狗血的二饭讨论行列的冲动。
话说二饭是块风水宝地,尤其到了9点半,实乃广外各大部门外加班级班干小组会议首选之地。饿了有小卖部顶着,渴了还有糖水铺随时待命,就算开到11点大家的内心世界都可以被阿Q精神填塞满档——就当出来打酱油混夜宵吃的。如今还有据说是学生自己创业的水果店,可见广外学生商业眼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不放过一丝商机!
人一旦有了追求,光阴就荏苒了,岁月就如梭了,时间就白驹过隙了。工作带来的是如黑寡妇织造出的人际关系网,密密实实铺天盖地。以至于每次看到小瑜儿提包精神抖擞地出去干活,我们都很美好地祝愿:工作愉快!内心顺便加上句:早些稳到个如意郎君。
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前一刻你还在幸福地上演奥特曼打小怪兽的现场版情景剧,下一刻就变成路人甲乙各自奔前程了。校内上某哥们的总结非常精辟,一下就点出了实质:这是一个美女也愁嫁,和尚也吃肉,帅哥爱帅哥,好人遭报应的混乱年代。
秋天是个适合分手的季节,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你看身边的一个个,哪一个不是处于失恋的颓废与反颓废的内心挣扎中的。大学有一点好,就是不用再像高中纯真年代那样:有什么朦胧感情都藏着掖着,兀自发芽兀自凋谢的独角戏每天都有人在孜孜不倦地上演。有好的存在必然就有不好的影子跟随。早恋都被扼杀在了中学时代昏天暗地的拼命学习当中了,一到了大学,一年四季分明:春天春心萌动以便应景,夏天温度飙升热火朝天,秋天热气消退恢复单身,假装潇洒地在11·11唱《分手快乐》。当然也不缺high歌《单身情歌》的。好在南国的冬天不是太冷,一个人过过除了寂寞点也就偶尔感伤下下。雪莱说的多好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于是新一轮的爱恨情愁再一次四季分明地上演。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会愿意经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尤其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到压根就没有机会给你。
“表面风骚,内心闷骚。玲玲,说你呢,看什么看,你旁边没其他人。”看她飘渺的神情,不忘好心地问句:“你在发呆什么啊?”
“我在想象,现在是北方的秋天,他套着深灰色的妮子大衣,里面是单薄的格子衬衫,从远方向我微笑地走来。”
“恩,很好,继续花痴。”
青春就是如此这般风风火火或者平平淡淡地在事业、学业、爱情中慢慢用完的。
所以每次听到小鹿发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青春不在,青春痘还在!”之类的经典语录的时候,我们都能继续吃饭的吃饭喝汤的喝汤。
波波和KB常说我是个随性到令人无语的人,我每次听了都很茫然。不是什么都可以随性的。因我复读而高我一届的他们的人生走向已经在大四开始渐渐明朗。
每次听到有人和我说:“我觉得时间都不知道花在哪里去了,朋友,学业,事业一事无成啊,尤其是朋友。生活完全被打乱,远离了自己。”
我于是很耐心地和他说之前波波和KB同我说过然后进我整理总结得出的话:“你这是焦虑,是大三综合症。这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东西。我以前也老鄙视大学里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得过且过的人,现在到了大三,发现其实我和别人也没什么差别,也觉得自己知识狭窄,目光短浅,人际关系基本为零。混到这份上不焦虑的那就是奇才了。”
最后的结果其实不重要了,波波选择留在了广州,开始朝三九五的上班族生活,忽然发现,曾经一起发呆数星星打酱油的家伙,已经开始正式踏入为祖国移动事业以及自己的荷包做贡献的理论联系实践阶段了。KB坚定了回去的信念,在漫长而短暂的一个月的焦躁与平静在内心掐架的等待中,终于拿到了看着很黑实则也很黑但黑在哪里又说不出的保外资格,踏上了去浙大的另一个征程。
站在人生又一个的三岔口上,我们被迫去适应,被迫去习惯,被迫做出选择,被迫学会长大。趁现在我们还是自由身,还可以张扬地破口大骂:“我靠!我们都大三了哎,所剩的青春还有多少?!能疯狂的时候就多做点傻事!省得自己老了没啥可以用来回忆的!”趁我们还有激情还有动力,就算是没有未来的梦想,也可以飞蛾扑火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任性妄为”地走完青春最后的尾巴。
故事总是要有个落幕。习惯地打开校内,看见婷姐新状态里说一向靠谱的自己正在做一件极不靠谱的事。我奇怪,问她怎么不靠谱了。不一会儿,她短信回:我正在去北京的火车上,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