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常去乡村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负担的加重,这样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对于乡村的记忆也渐渐模糊。是这次的下乡活动又一次勾起了我对乡村的眷恋之情。
记得有部电影叫做《那人那山那狗》,“人”,“山”,“狗”这三个意象确实可以代表乡村——独特淳朴的气息,西牛镇也不例外。
西牛的人——质朴而又可爱。当我沿着小道向前走,无意瞥见挑水的姑娘,不过只是一个匆匆的背影,瘦弱的肩膀,扛起的不仅是一根扁担,两桶水,也许是一个家。踏着高低不平的小道,回家。继续前行,路边一个干农活的阿姨抬起头,金黄的斗笠下是金色的汗珠以及似乎看到我们在看她,露出的腼腆的金色的笑容。“好热”,这是我们在前行中最常说的话语。恼人的阳光似乎已经穿透太阳伞狠狠地扎进皮肤中,此时突然飘来一股刺鼻的气味,不远处是一个奇怪的车子,一个老伯用类似勺子的器具从车里舀出黑乎乎热气腾腾的浆液,小心翼翼地在路中央浇出一条直线,熟练而又镇静,仿佛骄阳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刺鼻的气味也不算什么。
西牛的山——神秘而又温柔。镇政府对着山,在办公室里可以看到山,白天温柔地起伏绵延,满眼的葱绿。夜晚仍是那温柔的曲线,不过披上了一件黑色的外衣,增添一丝神秘的气息,诉说西牛“不能说的秘密”。
西牛的狗——悠闲而又淘气。乡间的小路缺不了小狗的陪伴。摇晃着尾巴,吐着舌头,冲着人“汪汪”直叫。有的受不了夏日的炎热,干脆躺在阴凉处,懒懒地睡着,不理会世俗。颇有庄子的逍遥风范。如此骄阳,小狗竟会如此悠闲,酣然大睡,我也只能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西牛的人,西牛的山,西牛的狗,每一样都精彩。我很庆幸,童年的记忆,可以在西牛这片可爱的土地上,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