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11级的曹岚竹拒绝别人给她贴上“学霸”的标签,每一次“进击”的背后,都是她踏踏实实、毫不掺水的努力和坚持。
“学习是一个负重的过程,我还不够。”正如在自己微博里写的那样,她谦虚,却又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我只是踏踏实实地做该做的事”
由于大二大三一直担任学委的缘故,与大多数人的“不逃课无青春”不一样,曹岚竹着实有些“乖”得过分。除非实在有要事,她基本上没有逃过课。即使是最枯燥、出勤率最低的马原和毛概课,她也会准时坐到教室里,只不过会在课上看看自己想看的书。平时认真上课,课下完成相应的作业和presentation(课堂展示),考试周之前好好复习——这仿佛已成为了曹岚竹学习的基本节奏。“其实挺简单的,我就是该上课时就好好上课,期末的时候就认真复习。”在与记者分享经验之谈时,曹岚竹有些轻描淡写地说道。
中文学院一向以作业少、课程轻松闻名,老师布置得最多的作业就是阅读各种各样的作品。而曹岚竹无疑很享受这个过程,即便是读到不喜欢的现当代文学的短篇时,也能静下心来读完这部作品。这种浓厚的兴趣就成为了她学习动力的源泉。
“至少我们毕业时会比别人多看一些中文作品嘛,这样也不枉为一个中文人。”她说。
大一刚进大学时,曹岚竹并不清楚自己在班上的定位,所以也没有要拿奖学金的意识。但在大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中,她凭着扎实的学习功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班上拿到了第一名。这成为了她之后连续三年拿下第一的一个“契机”。因为对自己的定位有所改观,就有了想要保持第一的念头。曹岚竹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此她在拿下第一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拿了奖学金父母也会高兴。”曹岚竹坦言让父母开心也是很重要的动力来源。
曹岚竹很认真的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学费是按学分来算的,学分分布在不同的学年,平均到每一个学年的学费就要四千多,大四基本没有课却也要交学费。她自己打趣道,好好学习的动力之一是不想浪费学费,不想浪费每节课老师带来的启发。
大一下学期时,社团换届和双学位的选择接踵而至。同时兼顾学业和社团意味着非常忙碌,和很多人的顾虑一样,她也一度纠结。但最后她选择留任了校团委的办公室副主任,也选择了商英的双专业。课业繁重,做了管理层任务不断增多,在这段“忙得飞起来”的日子里,她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曹岚竹仍保持着自己按部就班的生活节奏——在白天她主要把精力放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而在晚上,特别是在九点半过后的这段时间,她会把学习上的问题处理好。
“九月和十月是最忙的时候。那时要负责迎新,像是学校门口的那个充气大门就是我当时负责的。物资来了要考虑之后如何布置,还有志愿者的招募和扫楼宣传,新生军训的时候招新工作也要开始,一面二面的时候大家筛选简历时可以讨论到凌晨三四点。”曹岚竹戏称自己每一天都像陀螺在旋转,但转着转着也就习惯了。到了十月份,双专业开始上课,她经常晚上上完课就要去开例会。在平时也有很多临时性下达的任务需要她紧急处理,比如在泰国公主来之前要安排人去插校道上的彩旗,在有活动时要安排搬几箱水去云山会堂。面对这些满满的行程,曹岚竹说:“我还是那句话,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
她向记者提起自己有一个专门用来记录日程的本子,本专业、第二专业和社团的会分开记录,上面标明着专业课的作业的deadline、社团各项任务的分配情况。当她适应了这个节奏之后,被排得满满的生活也变得有条不紊起来。
“年轻的时候,尽管去经历吧!”
大三的时候,曹岚竹曾作为交换生到台湾静宜大学留学一个学期,但在报名参加留学前,她也曾“纠结”过。不过,正如她的一位师姐曾跟她说的“年轻的时候,尽管去经历吧!”后来,她前往台湾,去打开自己的眼界,去体验不一样的青春。
忆起在台湾当交换生的岁月时,她的眼睛都闪着激动的光:“在台湾的四个月是我大学四年最开心的四个月!”
曹岚竹谈到台湾的学习氛围和大陆的学习氛围差别较大。在台湾,会感受到比较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同学们也显得比较温暖、可爱、随心,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平时他们会组织去海边春游,周末去看演唱会,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在他们自己喜欢的兴趣和爱好上。而在大陆的氛围就比较紧张、认真,学生们也都更在意自己的分数。可能也是受到台湾“不疯狂不青春”的氛围影响,在台湾度过的一个学期中,她几乎每周都会自己找攻略在宝岛不同的地方游玩。台中、台北、高雄、阿里山、日月潭……曹岚竹基本上把整个台湾游了个遍。台湾的文化设施比较齐全,文化活动的成本也比大陆这边廉价很多,因此她也有了更多去看话剧、巡回演出的机会。
在路上见识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曹岚竹把这段经历概括为“进学、修德”,每天都活得很感恩快乐。
但是她也始终秉持着“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该玩的时候就出去玩”的信条。曹岚竹把自己的课表安排在星期一、星期二和星期三,用剩下的日子和室友出游。这就意味着在这三天里她要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在台湾,她也会因为作业而熬夜,“尤其是presentation,台湾那边要求更高,因为他们要求尊重版权,就连引用一张图片都要标明出处。”为了不给台湾师生留下不好的印象,面对作业,她会“严阵以待”。
除了这段特别而又宝贵的“交换生”生涯外,曹岚竹还参加过很多学校的大项目,例如《宗岱的世界》、TED×GDUFS、三下乡等等。“在不同的经历中,发生着不同的故事,你会认识不同的人。然后,在不同的人身上,你会看到许多别人的故事。通过别人的故事,你会知道:原来生活还有这种活法,每一个人都可以选择活得不一样。”曹岚竹在这些活动中结识了很多朋友,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正是由于不断地去经历,她也从中获得了一个更丰满的自己。
“这些经历把我锻炼成一个更好的自己。”她如此说道。
“我的规划不会成为你们的规划”
“继续读研的话无非是想要文凭,或者希望这个专业能让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曹岚竹坦诚地说在她大二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由于那时还没有工作压力,就寄希望于能在台湾能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当时,曹岚竹希望在文化领域有所发展,想要从事类似活动策划专员的工作。但从台湾回来以后,她依然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有些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看到身边的同学开始忙着实习,开始忙着考托福雅思准备出国,她就萌生了想要继续读研的念头。
在写读研的申请材料时,“为什么你要选择这个专业”和“在众多的申请者中我们有什么理由留下你”这两个问题让曹岚竹有些无从下笔,却令她对读研产生了新的思考。
“你应该先要想好一个方向,然后去这个领域尝试着做做,再去看看这个岗位需不需要你去读研。”在衡量读研和工作这两个选择时,曹岚竹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就减少了读研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也避免了读完研仍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情况。在工作中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岗位真正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会让自己的目标更加清晰。同时,如果选择读研究生的话,以后的就业道路相对于本科生会更窄。“学历越高,就业领域越受局限。”她理性地分析道。
在被问及以后的规划时,曹岚竹却收起笑脸认真地说道:“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意义。我的规划不会成为你们的规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可以活成一个圆形的瓶子,也可以活成一个正方形的杯子,没有必要有一个模子来指引。我能做的也只是分享我的经验,让你们少走些弯路而已。”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不断地去经历、去感受,去锻炼、丰富自己的灵魂,曹岚竹一直在自己的路上。无论未来是一脚踏入工作,还是选择继续深造,她永远有自己的节奏和步伐。坚定、踏实而从不止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