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原站栏目 > 科学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学术讲座

郭德茂:见山,见水

发布时间 : 2010-04-22 点击量:

见山,见水

郭德茂

      《五灯会元》卷十七记载了青原惟信禅师一段著名的话:“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乃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段公案的确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的。
      其一,未参禅时,山水是自然,我亦是自然,而这自然都是生糙的,与人类文明关涉无多。山水是个生葫芦,而我是个葫芦生(僧),我与山水都处于一片混沌之中,所谓“火不能烧火,水不能湿水”。参禅之时,有了“知识”,世界被割裂为形与神、目与心、情与理、现象与本质等等,尽管人的认识有所深入,但它只是一种偏胜,分析和取舍使人丧失了世界的完整性。悟禅之时,被割裂的世界重新融合,物我相融,情理一统,不复辨何者为我,何者为他。此时的山水在我眼中已是“人化的自然”,此时的我也已是“自然的人化”,尽管山水未发生物质变化,但它在观念中已不复是原先的山水。这用黑格尔的逻辑表达是正、反、合,是感性的具体、理性的抽象和理性的具体。
      其二,未参禅时,见物未见我,自然的强大力量使我茫然不知有我,我只是自然的奴隶,与风吹的谷糠、奔鸣的群鹿无异。此为“法执”,即被万物(外物)所执缚。参禅之时,入于理路,知有我在,忘却其他。此为“我执”,即被主观意识所执缚。用龙门佛眼和尚的话说,前者是“骑驴觅驴”,后者是“骑却驴了不肯下”(见宋•清远著《龙门佛眼和尚语录》)。悟禅之时,如南泉所说,“直向那边会了,却来这里行履。”(《古尊宿语录》卷十二)此时心中一片大明,满目青山绿水。
      其三,未参禅时,视万物为有;参禅之时,视万物为空;悟禅之时,知处中不二,有无双谴,所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真即空,空非真空”,万物有非真有,空非真空,形有而质空。所谓“顿见佛性”。当然这是佛教对世界的看法。
      禅悟的境界,用马祖道一的话说,“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拾、无断常、无凡圣。故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指月录》卷五)那青原和尚的证悟亦如此。用六祖慧能的话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坛经•般若品》)再看首山省念的话,问:“菩萨未成佛时如何?”师曰:“众生。”曰:“成佛后如何?”师曰:“众生,众生。”(《五灯会元》卷十一)此众生依然是彼众生,此众生又不等同于彼众生。这又是悟前与悟后的同与不同了。由此可见,禅悟前后,山水依然是山水,而意义发生了变化,人依然是旧时人,而生命的体悟又非同往昔。这大概就是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真实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