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北美汉学界中国文学研究概观精彩开讲

发布时间 : 2010-11-08 点击量:

本网讯  513日下午 王晓路 教授在六教 MBA103 教室发表了题为“北美汉学界中国文学研究概观”的精彩演讲,出席讲座的来宾有英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刘岩、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陈彦辉、副院长刘小平、教授肖四新、副教授刘海玲、李惠娟、李斌、申霞艳、李安、王焱等。

首先,王晓路教授从文化发展这一角度,指出了中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成长——更新——互动”这一过程,其实质是由“自我语境——互为语境”的发展,而互为语境形成的主要标志则是西方传教士的进入。

 

王晓路教授指出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在此基础上, 教授从内部与外部要素两大方面分析了文学研究的范式。在内部要素上,主要包括语音、词汇、修辞、语法句型、语篇的意象和叙事。与之相对,外部要素主要包括技术、生产、传播、接受、环境与文类惯例。以此为前提,教授总结出文学研究的范式是从以印刷符号文本为中心的单一文本到双重文本之间的转化,进而呼吁当代研究生在文学研究上角度应该更加全面、思维应该更加发散。

在讲述了文化发展过程以及文学研究范式之后, 教授明确了汉学的含义,即是以美国为中心,西方知识界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中国文学的学科,又是东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宏观基础上,他进一步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近代以来,北美汉学界在中国文学研究上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分别有翻译中国“四书”的利玛窦、阐释中国经典的理雅各、从事中国戏剧、中国宋代后城市化与文学关系研究的奚如谷,以及陈世骧(《中国诗学与禅宗》)、费维廉(《中国文学批评》)、余宝琳(《中国诗歌传统的意象解读》)等。在分析过程中, 教授还不时插进一些小笑话,在场观众都被他风趣幽默的言语艺术所深深感染,轻快的笑声在场上多次响起。

接下来, 教授总结了这种研究形式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好处,主要有四大方面:第一是突破了单一文化语境的局限。由“自我语境——互为语境”的发展模式让研究视野更加广阔。第二是研究视角多元化。他指出研究者在看待自身与其他文化时,角度变得更加全面了。第三是研究资源更丰富。具体表现为对不同文化区域人类精神探索样式的借鉴,可以多层次且有效地使用全球文化。最后一点是研究方法多样化。主要是因为资料的填补更全面、范式的改进更充分、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及相关知识面的拓展。

 

研究生提问如何培养能说会写的能力

 

在问答环节,王教授热情地回答了在场观众的问题。其中一位研究生请教教授应该如何培养能说会写的能力,他认为这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超强的意志力,尤其是立即适应能力。

最后,讲座在老师及同学的热烈的掌声中结束,王教授那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演讲技术获得了在场观众的高度赞扬。同学们都衷心地希望中文学院日后能够不断举办这类优秀的讲座,从而增长见识、提高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