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云山论道”系列学术论坛:文化消费主义与当代文学叙事

发布时间 : 2010-11-08 点击量:

    本网讯  中文学院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活动——“云山论道”系列学术论坛于 6月24日下午 在三教422举行,此次论坛也是 广外科技活动月之学术沙龙活动之一,主题是“文化消费主义与当代文学叙事”,由申霞艳副编审主讲。中文学院党委书记蒙德红,副院长刘小平,多位党员老师及研究生出席此次论坛。科研处项目科科长孙波莅临指导并致辞。

科研处科长参加此次活动

  论坛开始时,蒙德红提出中文学院党委关于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创新活动——“云山论道”活动的初步设想,并指出此次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活跃党组织生活,促进党员老师的学术科研的交流。二是响应科研处科技活动月的要求,加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科研处项目科科长孙波也表示,通过学术沙龙与党组织生活结合的形式很有创意,科研处对这类活动将给予大力支持。他还称赞这次论坛的选题对启发思想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蒙德红书记主持会议

  整个论坛分为两部分,先是由主讲人做一个简单理论梳理及文化消费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叙事;然后是老师和研究生自由提问和发言环节。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化消费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叙事”,主讲老师申霞艳在理论梳理这一部分,给大家解释了“文化消费主义”的定义,文化消费主义是“消费主义”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对“物品”(商品和符号)的占有和利用产生强烈依赖的文化现象,并由此产生一种奢侈和炫耀性的感官享乐主义思潮。她以“爱情与钻石”为例子,生动诠释我们生活中的文化消费主义。申霞艳指出,在这一社会阶段,消费已经由原来的自发的满足需要的行为,演变为一种迷恋符号的习惯。而对这一观点,在后面的环节中,老师以2010年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事例为个案,展开讨论。接着,她讲述了文本化消费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文化消费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利弊。她以余华的创作为例,说明文化消费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申老师在第一环节最后提出了两个讨论的话题,一是面对强大的文化消费主义,文学的自主是否可能,前景如何。二是以文学生产方面的个案为例探讨意义与符号的脱节。

“云山论道学术论坛”

  在自由提问和发言环节,老师们纷纷发表自己对文化消费主义的一些看法,气氛很和洽。后来,研究生提出“如何界定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老师们对此耐心分析。有研究生认为,对于消费文化不必过于担心,我们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理性看待消费文化。研究生的观点引起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一番大讨论,也让这个论坛“动起来”了。有老师认为“欲望、消费是需要的,但不一定是正确的”,其他老师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全场气氛热烈起来。

  在两个小时的论坛中,研究生与老师们热情高涨,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针对其中一些问题,不少老师有一些特别的看法,并依依不舍地留下来继续探讨,气氛一片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