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萤火青年,闪亮发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保志愿者邵美影获得“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 先进个人

发布时间 : 2020-04-01 点击量:

编者按:

“语言保护的主体也应当是社会大众,而其中的青少年是关键人群。”

 

——曹志耘《跨越鸿沟——寻找语保最有效的方式》

 

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保志愿者工作站邵美影获得教育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 先进个人奖。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规定,本次共评选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120个,其中包括“先进集体奖”20个,“先进个人奖”100人。此奖项由教育部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评选,旨在表彰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取得成效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邵美影因何作为唯一的本科在校生获得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称号?她背后的语保志愿者工作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如何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展具体工作?取得过哪些成绩?未来可以怎么拓展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特地对邵美影进行了独家专访。

邵美影获得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语保志愿者证书

 

人物简介:邵美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大四本科生, 2017年加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共建的语保志愿者工作站,后成为工作站骨干,先后多次策划与语言保护主题相关的全国比赛、校内外活动、学术讲座以及工作站内部培训,负责运营“语保志愿者”公众号,并联络全国各地语保志愿者组织。

 

记者:恭喜学姐!请问获得教育部评选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奖先进个人,你有什么感受?

邵美影:很意外,也很开心,作为一个在读本科生,能和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荣列一个榜单,有点受宠若惊,也很自豪。其实,我可能是代表大学生志愿者这个群体,替所有为语保贡献过力量的年轻人获了奖。就拿咱们语保志愿者工作站来说,跟我一起行动的小伙伴很多。

 

记者:一开始是什么原因让你成为了一名语保志愿者呢?

邵美影:我觉得方言非常有趣,也很亲切。比如每次听到“食晏”,就会想起,在家乡,夕阳西下时,老人们在村口叫孩子们吃饭的情景,心里会有一股暖流流过,很神奇。2017年,正好看到语保志愿者工作站招募通知,就加入了进来。

 

记者:可以介绍一下语保志愿者工作站吗?

IMG_2545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揭牌仪式

 

邵美影:工作站全名是“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语保志愿者工作站”,于2017年3月25日在广州成立,由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建,服务于“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主要工作是面向全国高校和其他社会各界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和比赛,唤起社会大众的方言文化自信,发动社会大众用不同手段记录、保存、展示当前方言文化实态,从而达到语言资源保护和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实践周活动

 

记者:进入工作站后,你都做了些什么呢?

邵美影:比如举办校内外的比赛,招募面向全国高校的“代言人”团队并负责与各团队沟通,使其更好地配合完成语保志愿者工作站在本校、本地区进行的比赛、活动宣传、活动组织等任务,评估各“代言人”方言保护工作成果,开展实践周活动,举办方言文化的专题讲座,对工作站的志愿者进行采访、视频制作、推文写作的培训,运营“语保志愿者”公众号等等。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内部培训

 

记者: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

邵美影:有很多第一次尝试,完全没想到,原来我们还可以做这么多事情。第一次筹备实践周讲座,当时邀请的是林伦伦教授、严修鸿教授等知名学者,我当时第一次担任社团骨干,没有经验,具体的工作繁琐,要考虑很多细节,后来在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任务。我平时还负责跟全国不同高校的语保志愿者团队协调、合作,跟他们交换心得、经验。感觉最温馨的是,2018年,我们收到各个团队用不同方言拍摄的新春祝福视频和方言保护工作总结。虽然跟他们未曾谋面,但语保工作让全国各地的语保志愿者凝结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记者:在语言保护工作中遇到过困难吗?

邵美影:一开始最大的困难是个人技能问题。我在工作站第一个任务是编辑推文,那时不太熟悉推文编辑的流程。还好,工作站为我们安排了推文写作、视频拍摄剪辑等的培训会,所以很快就get到了相关技能。成为骨干后,最大的困难是,我们做的一些事情,没有先例,解决方案需要和工作站的老师、同学一起慢慢摸索。比如语保志愿者“高校代言人”招募,招募什么样的人?怎么招募?用怎么吸引大家参与?我们如何跨地区合作?所有问题、不确定都需要在实践中找答案。最后我们成功召集到全国高校20个团队,一起做了很多事情。也有一些糗事,工作站的公众号是“语保志愿者”,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的公众号是“语宝”,一开始我“保”“宝”傻傻分不清楚,把工作站的名称打错几次,被提醒几次才改过来,后来我也会跟新成员们强调这个问题。

 

记者:大学生具体可以怎样为语保工作做贡献呢?

邵美影:这几年我们工作站摸索了一些方式,可供大家参考:

第一,加入大学成立的语言文化保护组织。我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语保志愿者工作站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啦。我们会定期开展一些主题讲座、实践周活动,或者带大家走出校园,参与学术交流与社会活动,开展语言文化调研。

我校师生共同开展语言保护工作

 

第二,参加线上、线下的语言保护活动。比如我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去年的中国文化节,以“五湖四海,方音不改”为主题,通过摊宣、表演、图文音像等方式向大家展示方言传统文化的现代内涵,号召社会各界关注方言文化,重视方言保护。一些高校有专门的方言协会或者课程教授方言。每次实践周工作站都会开展方言文化主题的讲座。“语宝”“语保志愿者”“乡音”等平台也经常发布线上语言保护活动,比如:语保志愿者推文创作大赛、“足荣杯”语保微电影大赛、“我与方言的故事”方言征文大赛、“记录家乡最美瞬间”摄影比赛等等。

我院举办的中国文化节语保志愿者工作站展摊

 

第三,创作语言文化作品。撰写推文是门槛最低的,其他高校团队的语保志愿者还尝试过用方言制作语音、视频节目,发布在B站、喜马拉雅听等平台。这里顺便打个广告,欢迎大家写一写自己跟方言的故事,给我们的“语保志愿者”公众号投稿哦。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推文

 

第四,申报与语言文化相关的项目。工作站的小伙伴这两年在这个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先后获得过2017年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手机汉语学习APP的评估与优化——以‘全球说’为例”、2017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针对留学生的广州本土文化游项目”、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针对外国人的广府方言文化明信片设计项目”。

语保志愿者工作站成员申报学术、创业类项目获奖

 

第五,走出校园,参与学术交流与社会活动。比如工作站举办过“響應”计划方言文化影视典藏志愿者行动专题研讨,还设立奖项,赞助优秀的志愿者、代言人团队参加足荣村方言电影节和相关学术会议。

语保志愿者高校代言人获工作站资助与曹志耘教授、王莉宁研究员等语言学专家前往足荣村方言电影节

 

记者:可以谈谈在语言保护工作过程中结识到的老师、朋友们吗?

邵美影:最先接触到语保志愿者工作站是缘于杨慧君老师,她带领我们举办和参与各种方言文化比赛、活动。杨老师是一位严师,面对繁多事务会给出具体指导,从她身上我学习到了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爽快包容的待人处事之道。刘瑞茵与钱淞师姐,带着我熟悉工作站的各种事务。跟我同期入站的同学、一起管理工作站的杨丽婷同学还有站里的小朋友们,都给我特别多鼓舞,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曾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最后在共同努力下顺利过关,跨越很多不可能,成就了更好的我们。平时和团队里的同学们一起完成任务,然后开心地约饭,是最充实和快乐的时刻!!我也见证了许多新成员的成长,也很高兴能够看到他们选择留任,成为工作站的骨干。这样的“薪火相传”,使语言保护的队伍不断壮大。工作站在广外培养过不同院系近一百名语保志愿者,现任成员三十多位,我们同时也跟其他高校的团队保持密切联系,经常相互交流语保经验。在举办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了很多方言学界的知名学者,比如严修鸿教授、林伦伦教授,他们对我们年轻人的语保工作给予了实际支持。中文学院也非常关注我们的工作,工作站成立得益于陈彦辉院长等领导的支持,在工作站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学院的周东兰书记、王迪书记以及中文团学杨韬老师等都给予了实际的帮助。去年的中国文化节,学院还特地给工作站设立摊位,平时还为我们做了不少宣传工作。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则从资金、学术和社会资源、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北京语言大学的王莉宁老师、袁胤婷老师给了我们不少具体的指导。

 

记者:在语保工作中,你有什么具体收获吗?

邵美影:一开始我虽然对方言感兴趣,但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后来发现可以参与的形式很多,小到说出一句方言谚语、唱一首方言歌谣,大到举办一场关于方言文化的微电影大赛。保护方言,不光指保护语言,还有其背后的文化,保护方言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比如粤语中的“行花街”,又称“游花市”,我们不光应该知道怎么说,还可以去了解“花市”的来历,一般在什么时候举行,各种花背后的寓意以及人们所寄托的新年希望,了解相关的民俗,在新年来临之际去感受一下“花市”的热闹,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体验。

这两年不仅让我增长了跟方言文化相关的知识,也掌握了文案编辑、策划、采访等各种技能,还结识了很多为保护方言做出努力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我现在会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听不同方言地区的朋友讲方言,到不同的方言区旅行,感受方言以及其背后的文化特质。我觉得保护方言就是一次深度的全国旅行,我在其中收获很多。

 

成为语保志愿者的两年多时间,邵美影从一名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她参与许多大小活动、比赛,为语言保护贡献自己的光热,如今获得珍贵的荣誉。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年轻人,带着对语言文化的热诚,为“留下乡音,记住乡愁”做出了贡献。希望在邵美影等人的感召下,有更多人加入语保志愿者的队伍,为语保事业注入新生力量,一起跨越鸿沟,让语言文化在使用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