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蒲芦洲非虚构写作训练营校外实践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 2021-01-14 点击量:

1月6日 出发日记

伴随着冬日的暖阳,中文学院蒲芦洲非虚构写作训练营的同学们兴致盎然,整装待发。早上9点,与周冬兰书记,林炜娜老师合影后,同学们踏上了赶往阳山县蒲芦洲村的征途。

中午抵达蒲芦洲村后,团队受到了学校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林安杰老师,黄燕仪师姐等的热情款待。饭后,团队前往蒲芦洲扶贫开发项目之一的广东峡天下景区进行采风。

采风完毕后,团队回到蒲芦洲村委会。在蒲芦洲非虚构写作座谈会上,团队成员认真聆听林安杰老师的扶贫故事,并从中总结经验,激发创作灵感。

晚上,在李安老师的带领下,团队进行了采访任务分工并完善了采访提纲,明确了采访任务和对象。希望团队明天的采访任务能圆满完成。


1月7日 采访村民、参观基地

作为工作坊实地采风的重要一天,同学们八点半集合,随后出发前往各村进行采访工作。同学们分为四组,分别前往坑口村、蒲芦洲村、糖寮村、方凡坪村四个村落对村民进行采访。

采访结束后,同学们在蒲芦洲村委会进行讨论。同学们都认真交流了各自的采访故事,并对写作手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此期间李安老师提出写作真实的创作理念,同学们也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中午大家参观蒲芦洲村党史教育厅,了解蒲芦洲村的扶贫历史。同学们也参观了捐赠的图书室,其中有许多图书。随后,同学们参观石斛培育基地,基地不仅有铁皮石斛、鼓槌石斛、翅梗石斛等多个品种的仿野生石斛养育棚,还有立体石斛养育等试验场所,让同学们切实体验了部分扶贫项目的开展历程。

同学们还参观了蒲芦洲村的“三变”基地,深刻体会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理念。在基地里,鸡群在柚子树下轻松觅食,偶尔还能看到绿头鸭和鹅自由闲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晚上大家再次总结本日采访素材,并且计划明日采访行程。


1月8日 采访驻村干部

早上队员分为四组分别采访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并且对村民进行回访。部分同学外出采风,体验当地风情并作出记录。采访结束后,同学们回到村委会集中讨论早上采风成果,大家都充分交流了自己的意见,李安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大家都深有感悟。

中午继续进行村落采风和驻村干部采访工作。经过之前的定向采访,营员们总结、分享,针对了解到的情况再次进行分组,对知之甚少的村落进行随机访谈,采风交流。再结合村干部与对象周边村民评价反复印证,梳理脉络。同学们深入到不同村落进行情况调查。同时也与驻村干部和县镇干部有了深度交流,进一步了解村落情况。

下午开会总结,在会议中同学们与前几日收集的资料对比,相互佐证资料真实性,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李安老师在会上提出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并对同学们进行指导。

蒲芦洲非虚构写作营接近尾声,资料收集也渐渐步入收尾阶段,让同学们期待仍有意外之喜和精彩的故事。


1月9日 村落采风

上午,同学们按照日程计划分为三队。邱嘉亮、陈诗婕、余美葵同学前往前日采访的村民家回访,陈展龙、林洛合、李睿同学同样前往前日采访的村民家回访,其余成员随同李安老师在坑口村采风。

随后部分同学前往塘寮村、归石村采风。同学们还采访了村中的其他村民。而回访村民的陈展龙、林洛合、李睿同学跟随着村民泛舟渡河,前去橘子林摘果子。

中午1点,全体成员在村委会汇合并拍照留念。

众人在岭南水乡就餐完毕后,在黄燕仪师姐的注视下,告别柚香四溢的蒲芦洲,迎着艳阳,踏上了归途。


至此蒲芦洲非虚构写作冬令营校外实践圆满结束。


成员感悟录

在实践采访的过程中,

不少同学有着自己的感悟。

或悲或喜,各自都有关于蒲芦洲的独特回忆。

走访村子时,门口嬉戏玩水的女孩们引起了我的注意。看到她们作势要喝自来水,我下意识地对她们说:“这个水不能喝呀!”她们只是笑笑,然后走开。渴了就应该自己装水喝,无论是什么水,能让我们生存下去就可以了。这是我在她们那个年纪得到的教诲。想起我以前去放羊,渴了直接喝小溪里的水。可是今天,我又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对她们说出那样的话?我想了一下,应该是身份的割裂。我以访谈者的身份、以写作营学生的身份、以外来者的身份跟她们对话。对她们而言,我才应该是那个奇怪的人,说着奇怪的话。不自觉的身份割裂,导致共情能力的缺失。而共情能力的缺失,让我无法以平等的心态和她们对话,欣赏她们的生活。

——蔡海媚

这次参加蒲芦洲非虚构写作项目,我见识了许多,平时坐车在路边看到的风景——山山水水和一个个的小村落,每次经过都很好奇,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次走进这里,在山水之间的坑口村,清清的河水边散落着乡村小屋,早晨,村里人不多,大都是老人,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联系好的爷爷带我们进村,进了屋子,一壶人参茶,开始了我们的访谈......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柚子,推开柚子房间的门,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我们品尝了柚子、番薯、“猪肉炖所有”,从参观了石斛基地到铁皮石斛炖老鸭变成桌上的佳肴,去村委会我们倾听扶贫干部的故事,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细节,而且可以马上问当地的人,增进对蒲芦洲的了解......我们16人的柚子小分队,许许多多的快乐言之不尽,感恩遇见~~

——何雨晴

这次从蒲芦洲回来,我收获颇多。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看待事情时情绪总是会战胜理智,因此参与这次非虚构写作冬令营,我希望我能学会克制情感,做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努力把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用文字讲述出来。经过几天的采风和村访,我渐渐明白受访者的话不一定是真实的,他们的遭遇或许是夸大,或许掺假,因此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学会掌控情绪,趋于零度写作是我这次清远之行最大的收获。

在这一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许多新朋友,营员从一开始的拘谨,到每日例行开会分享访谈有趣的故事、再到“铁皮老鸭炖石斛”“初心”“牛记”“炒所有”等有趣的梗的产生,我们变得更加活泼可爱,对彼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安安老师自嘲是我们的“小保姆”,我们见到了她的另一面,她会害怕地步履僵硬,被我们搀扶过玻璃桥,会像小孩子一样馋清远美食,会调侃我们连这都不懂呀。除此之外,我还认识到了许多村民朋友,他们或热情、或内敛,虽然因为方言,沟通有些障碍,但他们都是淳朴善良的人啊,我还认识了驻村干部,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着。

蒲芦洲多山,天冷,但柚香阵阵,鸡鸣狗吠,好像掩藏在裂缝中的世外桃源,风云与事迹从中外溢。离去虽然不舍,但想到来日还能重游此地,心中自是欣然。

期待下次见面!

——林洛合

这次非虚构写作训练是我第一次外出实践,被老师带着和十几个同学同吃同住是很新鲜的经历。在这四天里,大家一起去参观了峡天下景区,体会到了山区险峻神奇的地貌,还和美葵互相搀扶着挑战了玻璃栈道;小组采访村民,虽然不懂粤语,但是有同学帮忙翻译,也了解了一些情况,见到了不同的风物人情,学到了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李安老师说我们是一群“傻白甜”,但经过几天的走访我真的感觉自己有了很大成长;参观石斛基地的时候,和大家一起走在田垄上,脚下是简易搭起的木板,两边积了很多水,我们裹得严严实实排成一队,一步一步挪向前面,我突然有种奇妙的在集体里的充实感。除这些以外,蒲芦洲的特产青菜和肉也很好吃,每天都让人超幸福。总之这次实践让我收获了友情,增长了见闻,期待三月的再出发!

——高嘉琦

从下乡到回校,我们待在蒲芦洲村的时间不满四天,但这一趟仍然感触很深。陡峭连绵的山峰是来到这里的第一印象,继而是沿街摆着的大框柚子,汽车行驶在这个零散分布于国道沿线的村庄,处处是安静的。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我们热切地想要了解村民们的生活状况,听他们说起以前生活的种种艰难,有人开心叹道这几年日子一直在变好,有人对毫无改变甚至可能更糟的未来感到一筹莫展……我们沿着村内小路一户户看遗留下来的旧房,试图从中窥探这个村庄过往的一些生活迹象。

乡村建设在蒲芦洲的成效是显著的,但似乎总也避免不了有人被遗漏在漂亮的数据之外,我们努力要做的,是想讲述沿公路的房子精彩涂鸦的背后,还有在空旷冷清的景区售卖山货来补贴生活的老爷爷。

——陈依微

六号刚到蒲芦洲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正好是午餐时间。午餐只有一道菜,几种蔬菜和豆腐、猪肉炒在一起,所以被戏称为蒲芦洲名菜“猪肉炒所有”。虽然只有一道菜,但是农村的菜很好吃,大家都吃得挺满足的。

在那边开发旅游项目确实是有价值的,山水确实好看。“欸乃一声山水绿”似乎就是此种情景。可以看出,这几年的河道治理成果显著。不过,景区和旅游设施的建设还没有真正完成。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的时候,可以看到当地村民依托旅游业都一起富起来。

我们这几年做的“扶贫”工作,解决的是“绝对贫困”的问题。让这么多绝对贫困的人脱贫是相当不易的事情。但在蒲芦洲的几天里,我也认识到了“相对贫困”依然是存在的。有些没有那么富裕的村民,由于没能享受到“扶贫”政策的优惠,内心有些不平衡。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也说明了我们进一步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在实现“全部脱贫”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力奔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陈烁

寒风凛冽的冬日,蒲芦洲却用他似火的热情拥抱着我们,短短的四天三夜,我便深深地爱上这个美丽、干净而淳朴的乡村。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地走进乡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脱贫攻坚的成果。以前,每当我在电视新闻上看到有关乡村振兴、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有关报道时,总会怀疑里面的真实性。但当我真正走进农村,才发现我们国家对人民的许诺并不只是说在嘴边,而是真正地被每一个干部挂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从一棵棵茁壮的树木到一个个金黄的柚子,从一间间洁白的房屋到一张张精准到户的建档立卡,每一处都凝结着扶贫干部的心血和乡亲们的支持与努力。而不论是夙兴夜寐的干部,还是在政策的帮扶下脱贫致富的乡亲,可以说每个蒲芦洲村的人都是一座鲜活的博物馆,用自己的方式和视角讲述并继续书写着人类历史上无比温暖的事业。而我,亦希望能通过我的手和笔,把他们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

——陈诗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