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最美丽的季节。
图书馆前的草坪里,云溪河畔的小路上,白千层下的校道中……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笑脸,一双双充满自信的眼睛,一个个振翅欲飞的青春,男孩女孩的怀中,盛开着一簇簇红红白白的玫瑰。
中文话剧第六季《红玫瑰与白玫瑰》,亦将为六月的校园再添一抹浓重的诗意。
68年前的张爱玲也许不曾想到,为爱痴情的红玫瑰和为家痴守的白玫瑰,不但成为20世纪文学的经典形象,且袅袅娉娉地走上银幕和舞台,带给人们关于爱情和婚姻,关于男人和女人,关于世界与人生的长长思考。经典就是如此,她是岁月长河淘洗后的真金,恒久地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六年来,中文话剧始终秉持“中国”与“经典”两大标尺,丈量着一百多年来中国原创话剧舞台上的精品。《日出》中“太阳要出来了”,《暗恋桃花源》那朵“白色的山茶花”,《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恋爱的犀牛》的“爱情训练课”,《屈原》的“雷电颂”……哪一出不是意蕴隽永,回味悠长的精品。灯光、布景、形体、声音……构成了至善至美的一方舞台,演绎着一场场冲击视觉、冲击感觉、冲击心灵的精神盛宴。这就是魅力无比的话剧——她的剧场效果几乎没有边际,她的创意实验几乎没有边际,她的意蕴承载几乎没有边际……
更何况,每一年的精彩大剧,都是中文学子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从有形到有魂的一次精诚合作。剧本的选取和改编,舞台的布置和调度,音乐的配置和制作,角色的揣摩和演绎……没有哪一门人文教育课程,比得过排演一场完整的中文经典话剧更能让青春撞击出激情、才华和创造能力。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文学对人情的滋养,文化对人生的化育,艺术对人性的升华,皆蕴含其间。
我相信,任由空间流转,也流不走中文话剧人在校园里演练切磋的身影足迹;任凭时光流逝,也流不去云山会堂溢彩流光的舞台所带来的美和震撼。
也因此,我对“中文话剧”痴守不已,一代代中文学子对中文话剧痴情不已。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期待——“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完美绽放。
(作者系中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历届中文话剧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