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1三下乡】新农村何以新,何以兴

发布时间 : 2011-07-26 点击量:
 

此番来西牛下乡挂职,一项重要的任务便是考察新农村建设,笔者与另一名队员日前结束了派驻树山扶贫项目部的有关工作,回到了镇政府,笔者把在“深山老林”中的所见所闻做了一些梳理,记述如下。

新农村建设简单来讲是个不破不立的过程,拆迁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当前拆迁是个敏感话题,部分地区的暴力强拆让人气愤不已,抗拆自焚、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但根据笔者了解,在我国一些沿海发达省份,政府在建设新农村的时候给予农民较大数额的拆迁、征地补贴,这导致了一个问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将耕地弃种,等着政府来征地,东南历来号称鱼米之乡,如此一来粮食产量下降,粮价抬升,城市居民的利益又受到了影响,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增收十分有限,大部分的利润被粮油巨头赚走,城乡“双输”,新的社会问题就因此而出现了。

镇政府的丘副书记和碧桂园公司的一些工作人员向笔者讲述了在拆迁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丘书记提到:“做农民的工作很困难,好话说尽也很难改变一些人的想法。”有一些农户本来经济条件还不错,自建了质量较高的小楼,自然不愿意拆迁。最后,在镇政府、项目部、村委会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把工作做通了。我们平时看到许多关于拆迁的负面报道,殊不知,地方政府也有很多难处,这是同学们平时在学校体会不到的。

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需要找某种平衡,既要顾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又不能损害农民的个体利益。笔者认为,拆迁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和政府的行政效率、民众满意度、清正廉洁程度、官民关系等有关,如果一个地方政府平时就做得很好,给人民带来了大量实惠,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民众拥护,在拆迁时,民众必然会给予相应支持。我国目前社会问题太多,贪污腐败、侵占百姓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民怨沸腾,民众对政府极其不信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政府要进行拆迁工作自然有很多掣肘。

在建国初期,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政治清廉,社会问题较少,我国在国际社会上又不屈服于任何压力,人民群众看到国家的希望,参与祖国建设的热情高涨,对我党无比拥护,在修建人民大会堂的时候,原来住在天安门广场西侧的民众自愿迁出原居住地,自愿为祖国建设出力。现在是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象了。今天的官员千万不能忘记我党依靠群众、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清正廉洁为官,造福一方,这样新农村才能“兴”。

新农村不仅是盖房子,更要把温暖送到民众心中。为官一任,可以让农村“新”起来,然而,要历届政府都抓好这项工作,让农村“兴”起来,难度很大,政府要去除“唯政绩论”的思想,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新农村工作。同时要紧抓思想建设、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民众素质,让一些农户摆脱落后思想,提高整体素质,这样一来,民众对政府就更能理解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的工作。

新农村建设是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新农村建设上水平、上台阶、国家的进步就更明显。希望我国城乡发展日益协调,国力日益强健,民众真正生活在幸福中,实现千百年来安居乐业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