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的义教的深入,我们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似乎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管理范围,所以我们终于实施了计划已久的分班大计。
今日,并没有想象当中的怨声一片,我们顺利将40多人分成两个班。在一切顺利进行的时候,我正困于为两班上的同学们起英文名,几乎征集了所有队员的意见,终于将接近50人的群体都起了一个不俗的英文名字。但我们还没告诉他们,虽然是他们让我们帮着起的,但是我还是十分顾虑他们的感受,我希望他们能喜欢我们为他们起的每一个名字。
因为分班,我都不能完整地听完我们队员讲的课,但同学们都得到一个更宽敞舒适的环境,我也因为这个关系,与班上一两个学生的关系得到比较大程度的加深,与他们接触的时间和空间更大,使得他们更能敞开胸怀与我们聊天,我也从中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和家境,起码,我发现他们是渴望与我们交朋友的。
还有一件事,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一方面,他们虽然性格开朗,乐观向上,但不可否认地是他们的家境的确很穷。当我问到他们家里谁拖地的时候,他们都愣住了,在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的是不好意思和尴尬,他们最后弱弱地说,我们家不用拖地,地上根本就没钱铺瓷砖。另一方面,他们的生长环境磨练出他们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在广州等大城市里,有多少个初中生能煮起全家人的饭餸,洗起全家人的衣服,做起全家人的家务,他们将这些当做理所当然,没有抱怨,也不将这当做能力,这无意间的谦虚却令我在原本极度缺乏这种人类的圈子里完全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