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到树山,看到了由碧桂园企业探索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新农村”模式,不由得让我重新注目以政府来主导的强拆强建的“新农村”。
我想首先应该看一下树山建设的情况。通过照片了解到了一年前此地落后贫穷的样貌,虽有麻竹笋、砂糖橘等经济作物的支撑,但仅凭这种最低层次的生产模式,树山一穷二白的状况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路,修不了;农作物也完全由波动的市场来决定,赚一年可能连赔五年。
2010年,碧桂园开始了对树山扶贫工作的探索,制定了三年扶贫计划,该计划分三期完成,从道路、饮水、住房、农作物等方面入手,解决了树山发展瓶颈问题。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加宽加长翻新,修建水库,统一规划别墅式的小区,根据当地的地形与土壤等特殊情况,建设苗圃种植基地,由公司出钱出苗,借本你种,卖了还本,使苗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另外,充分利用当地优美秀丽的山川景色,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总之一句话,结合具体情况,发展事业。
还记得三年前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村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全村房屋无条件拆掉。他的邻居家的楼房本来是要给儿子娶媳妇刚建的,但也必须坚决拆掉!而整齐划一的房屋建成后,由于村里没有持续发展的产业可以从事,剩余劳动力大量外迁,留下了一排排漂亮的空心屋。
当下,“强拆”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为了个别领导的形象这个大局,让老百姓牺牲了一下。我想请问:“什么才是大局?”某些领导的面子工程?老百姓的利益完全成为了领导升迁的牺牲品,成为了这个“大局”的附属物!“新农村”建设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但却因某些领导丝毫不顾农村的具体情况强行的胡乱拆迁而搞得民怨沸腾。
“新农村”之“新”,并不仅仅是外观上给人视觉冲击的“新”,而应该是一种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之“新”。最好的解决办法我认为应该让企业参与进来,摆脱那种由上而下强压政策拍板儿的模式。如果不能让农民的利益得到“循环”,“新农村”只会成为一个断脚的新生儿,连原地踏步都不敢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