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1三下乡】感悟是走出来的

发布时间 : 2011-07-23 点击量:
 

今天去学生家家访了,第一次作为一个班主任的身份去家访,既紧张又兴奋。

也许是孩子对陌生人有抵触感,第一个去的孩子不愿意太多老师过去,所以只是我跟一个老师过去了。他父母都是老师,也就是说他是独生子,但他并没有自我封闭,反而跟班上其他男生很玩得来,我挺喜欢这个学生,虽然认识他不久,但他会叫我姐,跟我说心事,聊以前的班主任。虽然平时的他很爱说话,但对陌生人却有很强的抵触心理。我们家访时他奶奶也在家,但他跟奶奶话也很少,所以可以看出,他跟朋友的沟通多于跟家人的。其实他家并不简陋,只是有点乱,可是他事前却跟我说他家很寒酸,是不是这里的孩子都会有这种自卑感?通过他我还了解到其他跟他玩得来的一些男生的情况,这里其实也有贫富差距,有些家庭条件还是比较好的,有些则真的不如人意。

第二个去的是一个女同学家,热情的她一直忙着给我们倒茶,叫我们坐,她家只有一楼是装修好了的,外墙跟二楼都是没有装修的,房子周围都是一些黄泥地,还在装修。跟她聊天,我们知道了很多这边的风土人情和学生的出路。这里的孩子大多数初中毕业后都会读技校或者打工,而让我欣慰的是,这个孩子很懂事也很有理想,她想考大学,走出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还跟两个同学约定好了呢。

最后一个家访的学生是个留守儿童,爸妈兄弟姐妹都不在身边,只有奶奶陪着她。庆幸的是,八十多岁高龄的奶奶身体还很硬朗,甚至自己做饭、种地。奶奶很热情可爱,一直要留我们吃饭,还拿出很多照片给我们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乡下人的淳朴与热情。虽然从小没有爸妈的陪伴,但她说,她对留守儿童这个词已经习惯了,也不会反感。很高兴我的学生并没有因此而自卑。

家访完后,孩子们还带我们去游览,这时候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时间太瘦,回忆太重”了。一个下午走了很多路,也收获感悟了很多。的确,感悟是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