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原站栏目 > 研究生文化 > 正文 研究生文化

学术沙龙活动第二幕——“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

发布时间 : 2014-12-29 点击量:

129日晚,“激进的艺术: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主题学术沙龙活动于我校四教316成功举行。本期文学沙龙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文学沙龙系列活动的第二期,由2012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肖钰主持,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小平教授以及2012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共同出席。此次沙龙采取了报告展示与圆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围绕着“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这一中心议题展开,分别讨论了“媒体时代的诗歌现状”、“媒体与诗歌的交互影响”、“媒体时代诗歌创作的发展与困境”以及“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诗歌”等相关问题。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发言提出了自己对这一议题的理解与意见并在进一步交流中理清问题思路,提出新的见解。

沙龙伊始,肖钰同学首先以文学报告形式结合多媒体展示手段介绍了信息社会中大众传媒下的诗歌创作。文学报告在美国当代诗歌评论家乔瑞·帕洛夫传媒诗学观的理论基础上,分别从媒体时代的诗歌现状,以及媒体和诗歌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诗歌创作的发展和困境全面解析了媒体时代的诗歌创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讨论问题:“新传媒时代的网络诗歌探讨”。其中,同学们主要就“新时代诗歌的界定”、“优秀诗歌的判定标准”以及“如何应对当今网络的诗歌创作现状”进行了交流与互动。刘雅静同学朗诵了两首代表性的网络诗歌,指出媒体时代诗歌创作的两极分化;吴璐薇同学则就诗歌的高雅性与大众性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张敏瑜同学则是指出网络诗歌存在的一些问题,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现状的担忧;针对这些问题,刘小平教授指出,诗歌创作进入新的环境,现代传媒势必会对传统文学创作产生影响,而对此我们应该持积极态度,并且有辨别性地接受和吸收一些变化。在沙龙最后,刘小平教授对此次沙龙活动作出总结,指出此次沙龙活动选题具有前沿性,包含着对当下诗歌境遇创作的诸多思考,表达流畅,逻辑清晰,观点鲜明启发性强,讨论热烈,是一次成功的文学沙龙。

  本次文学沙龙现场气氛热烈,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与沟通,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知识交流和对话空间,使参与者能够充分分享彼此的经验与见解,进而开拓研究生的视野,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了学院的学术氛围刘小平教授充满智慧的话语和恰到好处的点评与引导,不仅为研究生的学生研究提供了参考,也在自由的对话里展现了文学与学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