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原站栏目 > 研究生文化 > 正文 研究生文化

中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学术前沿讲座------王向远教授来我校讲授“东方学”

发布时间 : 2014-12-15 点击量:

 

1210下午,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人文大讲坛2014年之第四讲在六教B103开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向远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什么是‘东方学’?我为什么倡导‘东方学’?”精彩而幽默的演讲博得大家阵阵掌声和笑声。

王向远教授在讲座中

教授首先指出,发达国家都有“东方学”,而且历史悠久。我们现在一提到“东方学”,就首先想到萨义德的《东方学》这本书,这是很不够的。“学”应该是严肃的学术研究,应该用客观、细致、深入的研究去充实“东方学”的内容,不能够凭主观印象。然而,现在很多人对东方是很不了解的,比如,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日本是学习中国的,事实上,两个国家十分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做深刻的辨析。

讲座现场

接着,王教授从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他为什么要倡导东方学。首先,倡导“东方学”可以使我们掌握作为一种方法的东方。日本著名的汉学家沟口雄三有一本书叫做《作为方法的中国》,王教授认为,“东方”同样也应该作为一种方法被所有的研究者重视起来。其次,倡导“东方学”能够打破现在固有的中西比较模式。这里,王教授用了一个贴切的比喻,拿一只羊和一群羊相比,是没有可比性的,同样,拿中国和西方众多国家作比,也没有可比性。只有将“东方学”建立起来,才能够实现与西方的比较。最后,“东方学”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学科界限。不再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研究问题为中心,这无疑将带给我们更加广阔的视野。

教授还对如何建构“东方学”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他指出,“东方学”其实一直都有人在做,季羡林先生就曾主编了一套《东方文化集成》,可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还没有能够完全建立起来。所以第一步应该整理前人的成果,融合进现在对“东方学”的研究之中。第二步则应建构相关的二级学科,如理论东方学、翻译东方学等。他还提到,现在的研究要尽量突破国学的界限,使之自然延伸到东方学上来。

最后,王教授还谈到了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对待学术的态度。他说,研究者应该要敢于做“少数派”,不要抱有功利之心,做学问最高的境界应该是“叫自己满意”。更重要的是要做有价值的研究,就不能光靠堆砌材料,更应该注重思想的生产。

现场交流

演讲结束后,大家纷纷就自己的问题与王教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