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中文学院参与主办“广州花神诗歌节”并主持召开女诗人诗歌研讨会

发布时间 : 2015-03-18 点击量:

3月7日至9日,首届“花神诗歌节”暨第六届女诗人诗歌朗诵会在广州图书馆亮相。本次诗歌节由广州市女作家协会、广州图书馆、羊城晚报副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和九三学社广州文化委员会共同主办。

3月9日上午,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主持的广州地区女诗人诗歌研讨会在广州图书馆召开。研讨会由中文学院院长伍方斐、广外学报主编刘小平教授主持,参与活动的嘉宾有费勇、杨克、温远辉、世宾、艾云、黄礼孩、李俏梅、刘海玲、林馥娜、谭畅、龙扬志等广州市本土著名诗人、作家以及评论家。

与会嘉宾对广州地区女诗人群体和诗歌节的举办进行评点,讨论。杨克首先提出广州本土女诗人的普遍写作主题围绕公共性话题居多,需要在诗歌本身的辨识度上做出更大地努力。李俏梅则对诗歌“辨识度不高”这一现象表示诗人不必刻意盲目地追求“辨识度”,诗歌的写作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过程,它会随着诗人的写作深度而增加。杨克指出诗歌“需要带来不一样的东西”,“一个给人提供一个存在充满活力的东西,世界有限的,体验是无限的。”江涛从“时间的诗学”、“花的诗学”谈及自己对于诗歌和中国文字语言的理解。她说,一个诗人对语言的认识程度就是他或她对个体生命认识的程度,而她个人对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而感到十分的自豪。嘉宾们还谈及与广州本土有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如广州女诗人诗歌“安静”的特点和广州“文化荒漠”的误读等。如艾云对广州女诗人诗歌普遍具有“安静”的特点这一现象指出诗人也要时刻关注“危险性”,着眼于日常美学,但也不能过于“安静”。刘海玲赞成谭畅所说的“柔软出诗人”的主张,应支持女诗人有别于金戈铁马大江东去的男诗人写作,保有诗歌写作的差异性。黄礼孩着重对诗歌节提出建议,“广州的女诗人比较多,把活动做得更多一点,做得最有辨别性,做出品牌”。对于广州“文化荒漠”这一说法,在场嘉宾都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广州最真实贴身的感受,现场气氛热烈。谭畅说这是一个伪命题,她通过例举了几个数字来表达广州文化的发展和成熟,提出要用辩证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一说法,谭畅还回溯了诗歌节从筹备到顺利举办的全过程,她认为,“诗歌面前,人人平等”,“女诗人集合在一起有一股力量”。

世宾,龙阳志、杜青、林馥娜等都发表了关于女性诗歌的见解。

最后,广外中文学院院长伍方斐对于本次诗歌研讨会做出总结,他用“很有意思”“很有意义”来概括本次活动的生动性和意义性,也对嘉宾提出的活动建议做出回应,并对广外“女诗人工作室”的今后工作提出设想。

本届诗歌节活动内容丰富,分为“花事”、“护花”、“听花”、“花.史诗”、“诗心”、“诗意”、“花神”、“赏花”、“花舫”等诸多环节。有《诗.文.献》书画展,林馥娜、杜青、江涛、谭畅、黛琪、朱正安的新书发布和读者见面会,历代女诗人诗集展。“第六届女诗人诗歌朗诵会”是重头戏,广州地区女诗人谭畅、杜青、江涛、林馥娜、阿樱、杜绿绿、潘文晗、冯娜、林凯旋、布非步、阮雪芳、苏菲、石文娟、舒丹丹、深井樱等一一登台朗诵。温远辉、华海、伍方斐、艾云担任点评嘉宾。

本次活动各大媒体都进行了相关报道。

南方日报等媒体对此作了报道,见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3/10/c_127565462.htm
   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5-03/5875247.html

“赏花.花的诗学”诗歌研讨会现场

 

中文学院舞蹈队作为“花仙子”参加花神诗歌节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