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国际学术研讨会成果报告 ——国际汉学大会与中国经典翻译国际研讨会

发布时间 : 2019-11-11 点击量:

本网讯  11月10日上午8:30至10:00在图书馆负一楼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举行了对国际汉学研究成果的汇报。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有西南交通大学李成坚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阎纯德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孙会军老师,浙江大学丁光老师,四川外国语大学王晓萌老师,西南交通大学徐臻和王鹏飞两位老师,我校国际汉学中心主任陈恩维教授,我院李斌院长,副秘书长郭景红。

主持人宣布开始


大会第一项进程,由阎纯德教授和孙会君教授发表自己对汉学研究的看法。阎纯德教授发言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从传统汉学到新汉学。他先介绍了何为汉学(sinology),又阐述外国的中国研究者有不少都不是汉学家,他们没有学术理念,是纯粹的研究中国政治的人,他们所研究的汉学被称为“政治汉学”。同时,阎纯德教授着重强调传教士对汉学的催生及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举出了《中国印度见闻录》,《东方见闻录》都促进了“西学东渐”,“中学西传”的例子。最后,阎教授以美国汉学与美国中国学,日本汉学与越南汉学为例分析了各国汉学,中国学的异同及中国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阎纯德教授指出,自21世纪以来,汉学的内容与方式出现两种方向特征,以美国为例:美国汉学如今提倡“以现在为中心,以实用为原则。”同时阐明欧洲乃至全世界对汉学的研究趋势都是从传统到现在,而这种转变无疑是“文化上有益无害的转基因”。最后,阎教授追根溯源,说明汉学的发展与经济政治都分不开,自传统到现代,涉及到文学,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阎纯德教授发言


接下来由孙会军教授展示论文分享,孙教授着重根据权威研究团队提供的统计数据,对200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录入欧美三大英文图书采购系统的现当代中国文学的英译何出版情况进行考察。孙会军教授分别介绍了数据来源,英译情况及总体趋势,现当代文学英译作品的主要出版地和出版社。最后分别罗列了接受度最高的作品,并对其上榜的原因作出分析与详细解说。

孙会军教授讲话


第二项大会议程,由四个小组分别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首先是第四小组,由王鹏飞老师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第四小组主要研究《红楼梦》、日本汉学教育、汉语与日本汉学等。研讨现场气氛热烈,不时有精彩的提问与答辩,观点鲜明,逻辑严谨。

第四小组展示


接下来是第一小组,由丁光老师分享他们所得出的结论,分为五个方面:一.明清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二、传教士对中国诗歌的启示。三、中国典籍的翻译。四、城市形象与中国传播。五、汉学家在汉学研究中因性格差异所导致的分析差异。最后总结自己小组的特点为:多语种,多文化,选题庞大,视角宽宏。

第一小组展示


第二小组的成果由王晓萌老师分享。王晓萌老师从数据入手,各国汉学家和汉学者的研究论文中,9篇为美国汉学,2篇德国汉学,英法汉学各1篇。这表明如今我们所指外国汉学通常是美国汉学,他们发现美国汉学借用的中国汉学中只涉及阐释和解读,很少引用到中国汉学的观点。


第二小组展示


最后,第三小组的徐臻老师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第三小组的研讨区域国别广泛,涵盖英日俄等国的文化研究,涉猎颇多,主要涉及中国古典诗歌、中国古典小说对世界汉学的影响,同时分别介绍了十位老师所研究的论文。

第三小组展示


大会最后一个议程,由陈恩维教授主持闭幕式,副秘书长郭景红进行工作汇报,李成坚老师讲解2020年会议安排。

陈恩维教授讲话


副秘书长郭景红总结



李成坚老师展望会议未来


最后,由张西平教授发言,张西平教授指出中国知识形态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文化的叙述应更多站在世界的角度。张西平教授借用习近平主席的话说如今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光今日之中国,乃世界之中国;而更应今日中国之学术,乃世界之学术。”而这一切,需要我们老师,学者及更多青年去努力创造。

张西平教授发言


张西平教授颁发证书


李斌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并表示本次会议让他受益匪浅,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李斌院长以祝福收尾


至此,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

学院老师与团学工作人员合影

文字 | 蔡宗文

图片 | 杨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