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刚

发布时间 : 2009-12-10 点击量:
 

 

朱志刚,男,1973年生,湖南常宁人,副教授,中共党员。1992年入读江西师范大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入读暨南大学,专业为文艺学,获文学硕士学位,被授予“南粤优秀研究生”、“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研究生干部”。2005年参加广东省委组织部第一批“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驻惠东县增光镇上围村工作1年,任村主任助理,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驻村工作者”。2006年入读中山大学,专业为人类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169月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访学一年。个人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文学创作和小说评论,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文本批评,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视野下的族群文化的田野调查和跨文化比较研究等。担任的主要课程:专业类课程《民俗文化理论与实践》、《田野调查与写作》、《旅游文学与写作》、《中国当代小说与社会问题研究》、《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等,通识类课程《中国文化》、《民俗文化研究》等。            

 

       

 

一、科研项目:    

 

12013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单位、公司和原住民保护——基于一个林业社区权力结构网络的人类学研究”(13YJC850034      

 

22009年主持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子课题“传统节日中的传说、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九阡水族传统节日的人类学研究”(GDUFS211-2-035      

 

32011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三批)“中国宗教艺术遗产调查与数字化保存整理研究”(11&ZD185      

 

42010年参与广东省教育厅项目“村落社区的仪式与变迁——安顺屯堡地戏的田野调查与研究”(WYM09001      

 

52009年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周村地戏——一个屯堡村落的仪式、家族与权力”(09YJC760058      

 

62008年参与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人类学社会整合下七姓瑶地区构建和谐农村社区研究》(0804007A      

 

72012年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单位、公司和原住民保护——基于广东乳源小南岭社区的文化人类学研究》      

 

82013年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困境和对策——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并获优秀      

 

92015年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国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城中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以广州黄边村社区为例》      

 

       

 

二、学术论文:    

 

1、《语言的意义——一种新批评的方式兼读汪曾祺的小说文本<受戒>》,《暨南大学研究生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

 

2、《小说的诗化效果》,《江苏社会科学》(学术版),2002-01

 

3、《节奏与语词的选择——谈谈汪曾祺小说<受戒>中语言的意义》,《名作欣赏》,2003-09

 

4、《试论20世纪后期先锋小说的发展历程》,《江西社会科学》,2003-10

 

5、《女性知识分子的悲剧寓言——评於梨华长篇小说<在离去和道别之间>》,《当代文坛》,2004-01

 

6、《论莫言小说的后殖民倾向――以<檀香刑>为例》,《新余高专学报》,2005-04

 

7、《电视媒体的文化美学形象刍议》,《嘉应学院学报》,2005-04

 

8、《试论二十世纪后期中国旅游文学研究历程》,《广州文艺》,2006-12

 

9、《经俗之汇——二十世纪<诗经>与民俗研究综述》,《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04

 

10、《文化遗产保护和村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以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水各大寨为个案》,《中国水书第二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07

 

11、朱志刚:社会转型背景下广东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2

 

12、朱志刚:论城市村落的现状、发展和保护——以广州城市村落为例,城市观察,2011-08

 

13、朱志刚:民间故事的隐喻和现代性——以《列那狐的故事》为例,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14、朱志刚:家国之间——文学人类学视野下对《诗经》的整体性叙述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7

 

15、朱志刚:九阡水族的传统节日与礼物交换,文化遗产,2013-07

 

16、朱志刚:论非综合性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继续教育研究,2014-06

 

17、朱志刚:多学科视域下传统节日的研究和思考,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07

 

18、朱志刚:传统节日中的传说、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基于三都水族的研究,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8

 

       

 

三、著作:    

 

独著:《安徽之旅》(广东旅游出版社,2007-03      

 

参著:《中国文化精要》(华南理工出版社,2012-08      

 

    《政治人类学通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08      

 

    《经典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      

 

       

 

四、部分文学作品:    

 

1,《吴城杂记》,《大学生》19956月。      

 

2,《淘旧书记》,《江西日报》(读书版)1995108日。      

 

3,《遭遇》,《海风》,20029月刊。      

 

4,《凤凰三弄》,《作家》(香港作家协会主办),2003年第19期。      

 

5,《失去的体育西》,《南方都市报》(广州地理版)2003819日。      

 

6,《<不弃今生>关注艾滋病》,《羊城晚报》(娱乐版)2004518日。      

 

7,《躲在热闹背后的一座山》,载于《千家写岭南》,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8,《江西行迹》,《广州文艺》(广州市天河区文联作家协会专号),20073月。      

 

9,《母亲》,《广州文艺》,2007年第5期。